第3088章 自己的种子(1 / 2)
月光下的绿色波浪里,藏着军垦城新生的希望。叶雨泽弯腰拨开麦叶,指尖触到带着露水的嫩芽,冰凉的触感顺着指腹蔓延,竟让他想起戈壁滩上第一次看到麦苗出土的清晨——
那时父亲用粗糙的手掌护着幼苗,说:“苗儿扎了根,就不怕风沙了。”
“老叶,孟山都的律师函寄到农户手里了。”
杨革勇的声音带着寒意,手里捏着一叠复印件:
“说咱们军垦城的小麦用了他们的‘抗倒伏基因片段’,要求每亩赔偿八十美元,不然就起诉。”
叶雨泽直起身,夜风掀起他的衣角:
“抗倒伏基因?去年咱们的小麦倒伏率高,压根没敢用他们的技术。这是故意找茬,想搅得农户不敢种咱们的种子。”
他摸出手机给叶茂打过去:“让法务部联合农科院,把咱们的育种记录、基因测序报告整理成证据链,明天召开新闻发布会。”
“另外,告诉农户,所有诉讼赔偿由沃土基因承担,谁要是敢退种,以后再也别想拿到咱们的新品种。”
叶茂兴奋的喊了一句:“知道了老爹,这些事儿不用你操心!”
如今二儿子叶茂也已经是正厅级干部,负责的沙漠改造和新能源项目成绩斐然。
而今叶雨泽投巨资研发种子,和叶茂负责的项目不谋而合,叶茂自然骄傲。
他一直非常关切这边的动静,别说老爹喊他帮忙,就是不喊,他只要能帮上的事情,也早就做了。
挂了电话,远处实验室的灯光依旧明亮。周教授团队正在连夜赶制“海稻8号”的全球专利申请书。
艾伦的团队则在调试新到的低温离心机。
叶雨泽忽然想起艾伦白天说的话:“孟山都的专利像铁丝网,看似密不透风,其实到处是缝隙——
野生作物里藏着无数没被注册的基因,那才是真正的宝库。”
这话没错。军垦城农科所的老仓库里,那些标注着“1978年野生大豆”的布袋里,就藏着孟山都觊觎多年的抗线虫基因。
老所长说过,当年采集队在昆仑山海拔四千米的乱石堆里找到这株大豆时,豆荚上还挂着冰碴子。
“明天我去趟农科所。”
叶雨泽对杨革勇说,“那些野生种质资源得赶紧做基因测序,不能等孟山都的人闻着味儿过来。”
杨革勇点头,忽然指向西北方向:
“那边的智能温室快建好了吧?艾伦说想在里面种沙漠植物,他觉得仙人掌的抗旱基因能用到小麦上。”
“让他折腾。”
叶雨泽笑了,“咱们砸钱建实验室,不就是为了让科学家能折腾出点名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