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自荐求官(2 / 2)
不等李善长出声,刘伯温紧跟着道:“论治政后勤,我自然不比善长兄。”
“可若是奇谋兵略,在下自认胜善长兄一筹。”
见刘伯温也是态度坚决,李善长笑笑便也没有劝阻。
他李善长有为国尽忠,向朱标报恩的心思,想来刘伯温同样也有。
既然他心意已决,想来刘伯温也是态度坚决。
此刻二人在石桌前对视而坐,沉默数秒后也同时笑出了声。
时至晚间。
刘伯温的奏疏也呈到了皇宫。
当下朱标正与老朱商议旁的事情,得知刘伯温有奏后,朱标当即便命人拿了过来。
“这刘基,竟要为李琪等人求官?”
朱标心下不解,当即疑惑出声。
一旁的老朱接过奏疏,也看了起来。
“倒是稀奇,刘基素来以无私奉公着称,为自家晚辈讨要官职倒是少见。”
待看清刘基乃是为李善长之子李琪、高启之子高廉、宋濂之子宋慎求官,偏偏对他自家儿子刘琏没有提及半分。
此时老朱不由细细琢磨了起来。
“想来是刘基要提醒你,恩待文臣子嗣。”
“嗯!”
对于老朱这话,朱标也是认同。
如今朝堂,李景隆这些武人勋贵子弟都得了重用,确实应该给文臣之子多些恩待。
只不过针对新设的那些个官职,朱标却仍旧不打算任命李琪这些文臣子弟。
“标儿!”
将刘伯温的奏疏重新递给朱标后,老朱语气淡淡,继续说道:“结尾处刘伯温有言,倘若国朝需要,他不惜身。”
“这有何不妥吗?”
朱标倒是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之处。
凡不在京,不能时常上书的官员,但凡有事上奏必在结尾处称颂皇帝仁德,加以表示忠心。
甚至朱标都早已习以为常。
刘伯温虽说仍在京城,可到底也是一年多没有上书,在奏疏末尾处表表忠心也是无可厚非。
而听到朱标这话,老朱却是意味深长道。
“刘基从不说空话,他既如此说,便是有差事打算请命。”
“当下吐蕃、云南治政的官员都已经人选,想来这刘基是打算请命治理安南。”
“刘伯温请命前往安南治政?”朱标略有意外的看向老朱。
倒不是不信老朱 所言,只是刘伯温都多大年纪了。
更何况他还是病体缠身,终日饮药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