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9章 这不是问题(2 / 2)
在清醒下开颅手术,多用于脑功能区的手术,这样做的目的是术中对患者进行唤醒,与之进行对话互动,利用这种互动来判断功能区是否受损,这种互动其实就是起到指示鉴别作用。
随着医学的发展,目前对大脑控制身体各部位的解剖和功能认识越来越清晰,如四肢的运动、情感、语言等的脑区是固定的,在患者的配合下,清醒开颅术能够保证在切除病灶的同时监测患者的反应,避免对相应的功能造成伤害。
但是杨平现在要做的是脑干手术,全世界还没有哪个医生用这种方法来做脑干手术,没有哪个医生敢用清醒开颅术来做脑干手术。
清醒下开颅手术一般用局麻,局麻一般用于小手术,为什么局麻下可以完成这样的大手术?
这与头部痛觉神经的分布有关,麻醉的根本作用是解决疼痛问题,它与止血、消毒并称为现代外科的三大基石。
从头部手术入路来分析,疼痛神经主要集中在皮肤、骨膜和脑膜,人的脑组织是没有痛觉的,脑组织即使没有麻醉,在它上面动刀子,患者也是不知道疼痛的。
只需要少量的麻醉药进行分层的局部麻醉,将有疼痛神经的几层神经进行阻滞,医生就可以完成这类手术,这是清醒状态下开颅手术在麻醉上的可行性。
但是,这种手术有一个非常大的缺陷,失去了全麻,患者可以与医生互动,但是同时也失去了约束性。
在全麻下的患者失去知觉,失去行动能力,加之头部用专用固定器固定,这样头部在术中非常稳定,这种稳定有利于主刀进行精细操作。
颅内手术精细操作时,患者的头部稍微动一下,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现在采用局麻下清醒状态中手术,患者是清醒的,意味着他拥有活动能力,一旦因为某种意外摆脱固定器的固定,或者固定松动,头部不由自主地活动,这时如果医生正在进行高危精细操作,极可能引起误操作,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如果是一些诸如语言、动作等功能区的手术,最多引起这方面的而障碍,但是脑干手术不一样,误操作引起的结果是致命的。
所以当杨平提出清醒状态下手术的时候,大家都难以置信,以为听错了。
即使宋子墨也不免感到极其惊讶,于是想确认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教授,你是说在清醒状态下开颅做脑干与颈髓的分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