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核心技术(1 / 2)
而且夏院长也征求杨平的意见,杨平当然同意,建立这个远程手术中心,以后足不出户可以主刀其它地方的手术,将研究所的技术不受空间距离地往外延伸。
不过想法是好的,但是实践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除了硬件设备准备,三博医院还需要定期举办培训班,将网点医院的医生进行培训,让他能够掌握手术机器人的使用,起码在手术中要能够做好合格的助手。
否则一旦发生意外,主刀医生在异地,而患者身旁的医生没有能力处理意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究竟哪些手术需要使用远程医疗系统帮助,远程手术的适应症,责任怎么划分,等等。
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制度来管理,下级医院动不动就使用远程手术系统,上级医院医生疲于奔命,下级医院医生没有锻炼的机会,有时候下级医院为了推卸责任,动不动就将一些危急重的患者请求远程手术支援,长此以往,下级医院的医生失去应有的独立性和责任心。
不过这些都不是问题,边做边完善,总能够摸索出一套完善的制度,如果等制度完善再建立远程手术中心,不知道等到何年何月。
机器人手术费用很高,如何降低成本,这才是普及手术机器人的硬件方面要做的最大的工作。
成本没有降低,手术机器人费用过高,根本没办法普及。
黄佳才现在也召集公司的高管在考虑怎么降低成本,现在订单量不是问题,如果按照国际巨头那种搞法,超级远程手术中心只能够为富人服务,没办法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因为高昂的手术费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的。
至于成本,随着订单量增加肯定慢慢能够降下来,但是不可能一下子降低很多,毕竟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巨大,如果不能够按时收回,很难继续继续的研发迭代。
黄佳才琢磨着,是不是可以搞出两种手术器械,手术机器人的手术比较贵,除了机器价格昂贵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耗材很贵,配套的手术器械有使用次数,超过手术次数就不能用。
他想着能不能这样,分出两种耗材,一种可以多次使用,一种一次性使用,这样有钱人不在乎钱,可以选择一次性的,经济条件差的可以选择多次使用的,这样高低两种价格,既可以保证经济条件差的也能使用,又能保证有高价的能让富人多个选择,这样明显比推行单一的高价更加有利于普及。
而且黄佳才决定,手术机器人和配套的耗材国外的价格要高于国内的价格,这样差异化的价格有利于尽快收回研发成本,又对国内患者进行一定经济方面的照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