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敲门(2 / 2)
这一起案件调查在四个月前才因为一个机缘巧合才关键线索骤然浮出水面而重启。没有这种转折点般的线索,恐怕也无法走到这种地步。这些年里,警方的案件调查虽然随着凶手隐匿、证据匮乏而几近停滞,但对这些饱受精神痛苦折磨受害者家属来说,能称得上精神支柱的的确是他们找的帮手持续发掘出来大多数无用的线索。
当然,几乎任何事情都需要资金。
根据警方的了解,确实有一名资助人联系了其中一个最为执着激进的受害者家属,在没有任何前提要求的情况下包办了餐饮、住宿、聘用专业人士的一系列消费。那位家属对这个人颇为感激,因此也坚持尊重他人对隐私方面意愿,袒露新线索的同时没有对警方说明这位神秘资助人的真实身份。
虽然并不多见,但不是闻所未闻的事。
男子举起酒杯,没有表现出过分热络的姿态,只是笑着同他点头示意:“辛苦了,连警官。这么久的案子还能这样留心,你这样的人其实不多见。”
连宏明实际上有些惊讶,
“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不过连宏明还是习惯性摆摆手,不愿被夸大功劳。
他今天被夸赞了很多次,实际也不算单纯的客套。毕竟确实是他首先追寻着家属提供的微不足道的线索查出了一条新的线路,这才导致四个月前劳师动众的专案组重启。
“该做的事不代表就一定会有人去做。”男子的语气依旧温和,像是在简单陈述事实,“尤其是把案子推进到最后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因为能力不足,而是不够坚持。”
连宏明没再说话,只是略微移开了视线。他听得出对方话里的分寸,这不是那样直白绝对的恭维,却更显得真诚。
男子并没有继续追问,而是很随意地转换话题,问起他日常的工作强度、家庭状况,甚至笑称自己经常听说警员忙得顾不上吃饭,连宏明正在事业上升期,又都是有孩子的人了恐怕更是难调整时间,语气不急不缓,完全没有市侩奉承的意味,只像是一个真心想和对方谈心、关照对方生活困境的好伙伴。
最后离席前,男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我认识一个阿姨,带孩子特别有经验,如果你觉得需要帮手,可以考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