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慎重的老高(1 / 2)

悲夫这个八卦听得大伙儿瞠目结舌,要知道那个老作家和那位老领导可是鼎鼎大名,写进当代文学史的。

孙朝阳:“老高,咱们《中国散文》编辑部的编辑们除了大林是美工出身,都是学中文专业,这些老先生的文章他们皆在课本上学过,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却不想还有如此不堪一面。”

悲夫叹息:“以前这种不堪的事情多了,为奖项,为待遇,为住房,甚至因为一句口角反目成仇,让人叹息。”

小玉摇晃着老高的胳膊:“主任,主任,你的故事太好听了,再说一个嘛,再说一个嘛。”

众人来了精神,都道,主任,现在下午四点,离下班没多少时间。大家的心思也不在工作上面,不如说说,解解乏。

小玉性格活泼,大家都喜欢她。如此明眸少女在自己面前撒娇,谁顶得住。老高也不能免俗,就笑道:“就说有这么一位老先生,文章写得那是极好的。而且,此人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他少年时就参加了辛亥革命,后来又在军阀的队伍里做书记官。后来队伍被打散,他突然萌生一种想法,要当作家,要靠稿费养家糊口。在此之前,他的手只握过枪,一个字也没写过,在别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千零一夜一样的故事。”

孙朝阳听得不对,不禁坐直了身体。

悲夫又道,可就是这么一个行伍,孤身一人来北京,随手写了一部短篇小说投到杂志社,竟然就发表了。接下来,他所写的每一篇东西,都很顺利的发表了,还被聘为西南联大的教授。一介武夫,竟然把这个天方夜谭变成现实,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真的有天才这种生物。

老高说到这里,寓教于乐,道:“所以说,我们作编辑的培养作家,要看来稿是否有潜力,要一眼看出作者有没有写文的天分。而不是看对方的文凭和专业,别觉得作者是中文系大学生,就了不起,就天生能够成为作家;也别看对方是农民出身,就觉得是没前途。文学这种东西,吃的就是天赋。有天赋,这么写怎么有,没天赋,就算拜在茅盾先生门下,一窍不通还是一窍不通。大学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地方,这一点你们要搞清楚。”

他这句话说得有道理,大家都默默点头。

小玉:“主任,你的故事还没有说完呢,快说那位先生后来怎么了?”

悲夫接着说道,这位先生解放后分配到北京某研究所作研究员。当时北京的住房很紧张的,即便是专家教授也就分配一间斗室。

大林:“现在也挺紧张的。”

“别打岔。”小玉不满。

悲夫说,不过这位先生来北京早,分配房子的时候占了个起手,得了个大杂院的两居室,带客厅那种,和夫人在一起不知道多快活。但是,随着进京的人越来越多,住房就不够了。这个时候,组织上就安排了另外一位教授伉俪过来挤兑。

教授伉俪都是大作家和这位先生夫妇本是老朋友,现在同处一座屋檐下,大家都很高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