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故事标准与耗子尾汁(2 / 2)
鲁迅中:“听着呢。”
孙朝阳在说故事之前问鲁迅中知道《故事会》用稿的标准是什么吗,需要什么类型的稿子,文字风格又是什么吗?
老鲁回答道,自己一天到晚写书,从早到晚,基本是除了吃饭睡觉,都是在写字,哪里还有时间读书。没办法啊,一日不做,一日不得食。自己饿死不要紧,家里几张嗷嗷待哺的嘴张着呢。而且,娃们的年纪从最小的十岁到最大的十九岁,宛如常山之蛇,一气通贯,都到了最能吃的时候 。几个混小子,光早饭,平均每人要干掉六个馒头。别人家买米买面,都是用小口袋装,我们家直接上板车拖。所谓,半大小子,吃死老子。
他忽然情绪不高:“真怀念没结婚的时候,泡一杯老家的信阳毛尖,拿上书一看就是一天。偷得浮生一日闲,才是最幸福的时光。所谓,春有红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朝阳,这人结婚生孩子真没意思。”
孙朝阳:“好了,好了,别感慨了,看来你也不太了解通俗文学,那我跟你讲讲。”
孙朝阳说,那个《故事会》人家要的不是文学作品,顾名思义,采用的就是好看的故事。
那么,什么故事好看呢,首先故事得短小精干。《故事会》就是本小册子,页数有限,字数也有限。每期也就十来个故事,分配到每个故事上,也就一两千字,最多不能超过三千,没办法,版面决定了的。
其次,故事会的受众,也就是读者都是普通人,学历不高那种。以普通工人、农民为主,还有就是出差的时候,随手在书报亭买一本路上消遣,看完就扔。
要求的是简单直接,能读懂,不费脑子。一个故事就是一个故事,你说清楚故事的来龙去脉就行。起承转合什么的,一概不需要。草蛇灰线谋篇布局,就算了吧。
文字尽量用口语,人民群众平时怎么说话,你就写什么,不要文艺腔。务必要做到,你写的故事就算念出来,隔壁老太太都能听懂。
老鲁抬起头:“原来要学白居易啊。”
“对,就是这样写。”孙朝阳接着说:“还有,故事得生动有趣,怎么好耍怎么来,你也别想在里面输入什么价值观,要赋予文章什么文学价值,人文关怀,读者不想看这个。”
鲁迅中一边写讲话稿,一边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明白了……不,我好像还是不太明白。你说的我都懂,也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文字写这个类型的东西,可我心里没故事啊,纸上得来终觉浅。”
“要故事啊,还不简单,你遇到我了,还缺吗?”孙朝阳笑道:“请叫我故事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