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喊困难(2 / 2)

现在已经是一九九零年下半年,再过一年多时间,到九二年的时候,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国家经济极大发展,但问题也出现了。很多公司企业因为产品结构落后,适应不了激烈竞争,生产出来的商品无人问津,经济陷入停顿。

于是,一场空前的大改制度正在酝酿中。到九二年的时候,国家出台了许多政策,总结起来有如下几项。

首先,以往那种企业办社会的模式不再搞了。企业所属的学校医院什么的,都扔给社会。

其次,鼓励各大单位集体自己办公司。在当时,几乎所有的政府机关都有自己下属的公司,公司开办起来也简单,不外是拿了个图章就上马,所谓皮包公司是也。

最后,很多负资产也从主业中剥离出来进行私有化改制,当然也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一个变化更大的时代即将来临。

像《中国散文》这种经营性质的文化机构,如果在市场上赚不来钱,最后的结果是靠财政拨款吃饭。但上面的拨款毕竟有限,根本不足以养活这么多员工,最后的结果是压缩人员和开支。只保留有编人员,其他员工则分流去其他单位。到九十年代后期,必然逃不过下岗的命运。

据孙朝阳前世所知,四川当年一个大型文学期刊,最鼎盛的时候有五六十人,到两千年后只剩十来人,一间办公室就能全部装下。

孙朝阳算了算,《中国散文》杂志社的所有人当中,带编的并不多,也就自己这个社长,两个副社长,还有小玉和大林等四五个主编,三个部门科长,其他人都是工人。

他当然可以不管,反正自己是国家干部,加上身价巨万,几辈人都吃不完。但是,毕竟在单位工作了这么多年,彼此都有感情,他自然不愿意看到大伙儿未来有不好的结果。

一个领导,不能只为自己着想,有时候还得有担当。

这事的关键是区宣传口的一把手宗光辉同志,老宗负责的是文教卫,也只有他有这个能力解决大家的编制问题。

不过,宗光辉事多,要想见一面却难,孙朝阳联系了几次,可老宗的联络员总是说领导没空,反正就是不安排,搞得孙朝阳很恼火,跟联络员吵了几次,就差问候他的爹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