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互联网时代前夜(2 / 2)

不得不说,老钟的唱功真好,不愧是温拿五虎,“我可以划船不用桨。”

……

《中国散文》新配置了电脑,是好不容易从上面争取下来的经费,小玉鼓捣了多日,终于购入。

孙朝阳因为出差,今天回来,刚到单位,就被小玉拉过来看。

看到他的表情,小玉道:“孙总,这么贵的仪器,难道不珍贵吗?我问过其他单位了,这种东西娇气得很,要恒温恒湿,防尘。未来放这些电脑,我专门给电脑房装了空调,铺了地毯。进出必须换拖鞋。”

孙朝阳哭笑不得:“搞什么呀,电器就是用来使用的,你供在这里当菩萨吗。都搬出去,每个编辑组一台,让他们随便用。”

他们说话的时候,好多编辑在旁观,大伙儿对电脑都心痒,无奈没有机会摸。听孙朝阳这么说,同时发出欢呼:“孙总万岁,太好了!”

小玉虽然觉得不妥,但还是挥了挥手:“行,我等会儿叫师傅过来移机。”

“叫什么师父,就是几个插头,多简单的事情。”

孙朝阳和小玉边说话边走进总编办公室,道:“小玉,我跟你说,别心疼电脑。现在的科技发展得多快呀,今年还值六七千块钱的电脑,说不定过两年性能就跟不上了,白送人都嫌占地方。”

小玉肯定不相信他的话:“孙总你那么有钱,家里的电脑都换了好几台了,我们可是苦哈哈的工薪阶层,怎么能和你比?”

孙朝阳:“小玉,我跟你说吧,这次出差,我跟几个作家聚了聚,发现大伙儿都开始用电脑写稿子了。比如上海的几个女作家,每天在电脑前鼓捣。这打字比手写快太多了,两千字一个小时搞定,不要太轻松。”

他连比带划给小玉说了作家们用电脑创作时的情形,现在的电脑打字的输入法主要有两种,全拼和五笔。全拼实在太慢,和手写比起来没有什么优势。因此,大家都用五笔。就是背字根什么的太麻烦,老一代作家有点跟不上。比如陆遥,就头疼的要命,气得都把计算机砸了,从垃圾桶里又把钢笔捡起来。至于王骁波,这厮是个人才,玩起电脑出神入化。

孙朝阳:“作家们先在电脑上打完稿子,然后再上面修改,修改起来也方便。最后,才誊录到纸上,效率比以前高不少。你也学学,这是文字工作者未来必须的技能。不,是所有文员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