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站在哪里而在于他望向何方(1 / 2)
光辉岁月
在古老的梧桐镇上,有一所名为“明德书院”的学府,它不仅以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着称,更因一代代师生传承的道德育人思想而闻名遐迩。在这个小镇上,流传着一个关于道德育人与思想高尚的故事,它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
---
故事发生在明德书院最古老的一间教室里,窗外是参天的梧桐树,枝叶繁茂,仿佛能遮蔽世间所有的喧嚣。教室里,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先生,名叫林崇德,正站在讲台上,用他那沙哑而富有磁性的声音,讲述着古人的道德故事。他的眼神深邃,仿佛能穿透时空,与古人对话。
林先生一生致力于道德教育,他坚信“德者,才之本也”,认为只有具备高尚道德的人,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栋梁。在他的课堂上,没有空洞的理论,只有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哲理,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这一届的学生中,有一个名叫李浩的年轻人,他聪明伶俐,但性格却有些孤僻,对世事漠不关心。在同学们眼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但在林先生看来,李浩的心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林先生决定,要用自己的方式,唤醒李浩心中的道德之光。
---
一个春日的午后,林先生带着学生们来到书院后山的一片桃林中。桃花盛开,美不胜收,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林先生让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讲述一个关于桃花源的传说。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渔夫,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那里的人们生活简朴,却充满了幸福和满足。渔夫惊讶地发现,这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争名夺利,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劳作,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渔夫想要离开时,桃花源的人们告诉他,这里的幸福源于他们内心的道德准则——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
林先生讲完故事,目光转向李浩,温和地问道:“浩儿,你觉得桃花源的人们为什么能拥有如此幸福的生活?”
李浩沉默片刻,低声回答:“是因为他们遵守道德准则。”
“对,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道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林先生语重心长地说,“道德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坚定。”
那一刻,李浩仿佛被什么触动了,他抬头望向林先生,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