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9章 事与愿违(2 / 2)
“我故意写错,滑头都要抄,我有什么办法。”
但老师却觉得小四不礼貌,怎么能用这种语气跟前辈说话。
社会和教育的压抑,在这一刻又体现了出来。
教导主任将小四送到了教导处,并且记一个小过。
小四依旧不明白这个社会的运行规则,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被记过。
小四和滑头步下了楼梯。
……
镜头一切,小四的父亲已经找了上学校,他表示自己的孩子没有做错,事实为什么要记过?
但学校表示,学校有学校的规定。
“他明明是被同学欺负,你们也不调查清楚,就要记大过。”
“这个说不过去嘛。”
“我把小孩交给你们,是要你们把他教成一个光明正大的人。”
“他有错,希望你们处罚。”
“但是你们这样做,这太不公平了嘛。”
老师并没有理会小四的父亲,依旧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为了逃避回答和减轻小四父亲的不满,教导主任讲道。
“你儿子已经很幸运了,另一个已经被退学了。”
小四的父亲继续争辩,“那是因为他记太多过才被退学的。”
教导主任语气严厉,脸色阴沉。
“你以为你的儿子是什么好东西吗?你问问他,我亲自逮到过他几次了。”
小四的父亲也拔高了几个度。
“那和这件事情无关,像你这样教学生,好学生都被教坏了。”
教导主任继续安抚小思父亲的情绪。
“不要冲动嘛,学校有学校的规定。我实在也是帮不上什么忙。”
小四父亲语句冲动,任何一个事情,都要讲究道理。
用他的话来说,一个人连自己的话都不信,那那个人该是个什么玩意。
“我是来讨公道的,我不需要帮什么忙,我们之间也没有什么利益关系。”
“像你这种官僚的想法,怎么教学生嘛,简直是莫名其妙。”
……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一部超长篇巨作,不可能将一个故事面面俱到的展现给观众。
细枝末节,不去赘述,镜头切换果断。
这也是导演的智慧。
观众们联想的空间很大,可以自主的衔接两个镜头之间发生的故事。
就像人类观看世界,我们经常眨动双眼,却不影响这个世界的连贯性。
小四父亲争论无果,自己的孩子依旧获得了处分。
一父一子沉默的走在街头,二人推着自行车,依旧是那条学校的道路,只不过氛围变得昏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