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白飞和李三娘的过去(1 / 1)
夜幕深沉,墨色如帷,将纳福客栈悄然笼罩。后院之中,李星群与白飞两人躺在屋内茅草床上,白日探寻无果的愁绪,仿若浓重的阴霾,依旧沉沉地压在二人的心头。白飞仰头凝视夜空,良久,方缓缓启唇:“大嘴,关于三娘姐的往昔,您可曾知晓一二?”
李星群闻声转过头来,目光中满是好奇之色:“我仅知三娘姐半生坎坷,其中详情,却并不明晰。”
白飞深吸一口气,娓娓道来:“三娘姐本不姓李,乃永兴军路凤翔府人士,原姓马,出身于秦商马家的分家。三娘姐的夫君同样来自凤翔路,两家世代交好,二人自幼便定下婚约,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那男子在家中排行第三,故而凤翔府众人皆尊称他一声李三。” 白飞言罢,眼中不禁浮现出一抹感慨之色。
“李三颇具才学,三年前高中功名,被委派至台州府任知县之职。彼时,他满心欢喜,正筹备着接三娘姐前去完婚,然世事无常,方腊之乱骤然爆发。李三抵达台州县城,只见叛军来势汹汹,城中兵力寡薄,局势危如累卵,却毫无惧色与退缩之意。他不辞辛劳,挨家挨户动员百姓,组建起一支临时守城之军。” 白飞的语调低沉而凝重,仿若正将那段悲壮的过往,徐徐铺展于眼前,“面对叛军的劝降与猛烈攻势,李三屹立于城头,高声鼓舞着将士与百姓,誓言与城池共存亡。他手持长剑,身先士卒,一次次奋勇击退叛军的冲锋。待到城破之际,他身中数刀,却依旧奋战至最后一刻,直至力竭而亡,以身殉国。”
李星群听闻,不禁长叹一声,面上满是敬佩之情:“当真是一条顶天立地的汉子。” 白飞继而说道:“三娘姐得知此噩耗后,整个人仿若瞬间崩塌。那些时日,她将自己幽闭于客栈的房中,茶饭不思,眼神空洞,令人心生悲悯。然而,没过多久,她便重新振作起来。她变卖了自己的首饰,带着仅有的些许积蓄,毅然踏上了南下之路。她一心想离李三更近一些,期望能在他曾经拼死守护过的土地上,重新开启新的生活。”
李星群沉默了许久说:“其实,对于她来说,或许返回故乡才是好事情吧。”
白飞无奈的摊手说:”我也是这样想的,或许这就是三娘这样的奇女子奇的地方吧。我们这些人只能佩服。你想知道我和三娘是怎么认识的吗?”
“有点想知道。”李星群好奇的说。
“师傅,我和三娘姐的相识,说来也是一段孽缘。我爹是白玉堂,名震江湖,打我记事起,便活在他那耀眼光环之下。无论是街头巷尾的闲谈,还是闯荡江湖时旁人的目光,都只聚焦于我是白玉堂的儿子这一身份。那种感觉,就似被一张无形且坚韧的网层层包裹、紧紧束缚,每一次挣扎都被这网轻易化解。我满心不甘,日日夜夜都拼了命地想挣脱出去,渴望让世人看到我白飞自身的本事。日子一天天过去,这股执念在心底愈发炽热、强烈,后来,我竟真闯出了名堂,成了江南地区小有名气的盗圣。虽说顶着这看似风光的名号,可我到底是白玉堂的儿子,自幼所受的那些侠义教诲,早已深深烙印在心底,良心从未泯灭。”
“那时,三娘姐刚经历丧夫之痛,犹如遭遇一场疾风骤雨,身心俱疲。她带着为数不多的嫁妆,背井离乡南下,满心期许能寻个山清水秀、安静祥和之地,守着对亡夫李三的念想,平淡过完余生。可偏偏方腊之乱闹得正凶,世道大乱,民不聊生。她的财物大多被乱军蛮横抢夺,朝廷也以各种冠冕堂皇的名目巧取豪夺,几乎被洗劫一空,仅剩下一根玉簪。那玉簪材质极为罕见,是独有关中才能买到产自于极品和田玉,触手温润,在阳光下泛着柔和且迷人的光,仿佛藏着无尽故事。我初见那玉簪的瞬间,心底那股压抑许久的贪念,像是被点燃的火苗,“噌” 地一下就冒了出来,烧得我理智全无,心想着这肯定是一只大肥羊,一定非富即贵。” 白飞说到此处,脸上神色复杂,愧疚之色如潮水般汹涌袭来,瞬间占据整个面庞,头也不自觉地低了下去,似是无颜面对那段过往。
“我当时真真是鬼迷心窍了,满心满眼就想着把那玉簪弄到手。三娘姐不过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在我这惯于飞檐走壁、精通武艺的盗圣面前,哪有丝毫招架之力。我几个闪身,身形如鬼魅般轻巧,几下就点了她的穴道,轻而易举地拿走了玉簪。得手之后,我那得意劲儿简直要冲破天际,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迈着大摇大摆的步子,满心欢喜地准备拿着玉簪去酒馆换酒喝,畅饮一番。可到了酒馆,刚一落座,就听着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地闲聊着,话题竟不知不觉转到了三娘姐身上。从他们口中,我得知三娘姐已经为李三守孝两年了,这两年里,孤苦伶仃,独自一人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还接连遭遇这般灾祸,日子过得苦不堪言。那一刻,我的心猛地一揪,像是被重锤狠狠砸了一下,五脏六腑都跟着震颤起来。在那一瞬间,我如梦初醒,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干了件多么混账、多么天理难容的事。我开始坐立不安,原本心心念念的美酒,此刻在杯中看着都觉得刺眼,入口更是苦涩难咽,心里翻江倒海,全是对三娘姐的愧疚和自责,那情绪像汹涌的浪涛,将我彻底淹没。” 白飞的声音渐渐低沉下去,满是懊悔,仿佛又回到了那个令他无地自容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