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建诸院以兴文脉,欲入仕需通考校(2 / 2)

所以曹袁之战爆发战事前夕,曹昂发动了荆南之战,这除了提升于禁、鲁肃他们的地位,磨砺一批子弟及文武外,还有一个深层次的想法,即夺取荆南诸郡后,将荆南诸族的多数迁到荆北治下,这一方面是对冲荆北诸族,一方面是增强对荆南诸郡的掌控。

这件事是鲁肃在具体负责的。

而在此期间,曹昂离开了襄阳,领军前去江淮迎战孙刘联军,迎战孙策了,而留守在襄阳的文武,特别是叫乐进执掌襄阳郡兵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为了震慑。

这一过程下没什么好说的,在一步步攻略下青州后,曹昂又再度迁与袁绍联系紧密的青州诸族南下,以填充到广陵郡等地,这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曹氏在青州的掌控,一方面是为夏侯惇减少潜在对手,一方面是为迁移人口到地广人稀的广陵郡等地去。

后续渡河实际控制住一部分疆域,迁移这一带治下的诸族,还有大批底层群体,一方面进一步削减袁氏潜力,一方面是为增强曹氏底蕴……

上述所做的种种啊,其实一些聪明的人已经看出来了,曹昂跟他爹一样,都是在不留余力的打压与遏制,但是曹昂跟他爹的做法不一样,他爹的手段要更大开大合,而曹昂啊,是明知他做的事不好,你他娘的还要谢谢他,关键是不承认还不行,没法子啊,谁叫人一直握着大义呢?

谁要是敢蹦跶,敢反对,人动兵去砍一批人,这一点过错都没有,毕竟是曾经敌人的阵营,不听话,留着干什么呢?

正是曹昂这一系列的做派,使得曹氏今下所辖疆域存在一个特性,即许都、颍川、南阳、襄阳、广陵等地治下,聚集着不少士族阀阅、豪强郡强,甚至也由此使许都、南阳、襄阳等地吸引着不少寒门庶族等群体,反倒是荆豫扬徐青五州治下多地,宗族势力反倒是被持续削减,嗯,今下还要增加一处地域,即兖州,因为曹操跟袁绍所领大军的仗,就是在这一带打响的。

看起来说袁绍领兵渡河南下,打仗的地方多在曹操所辖之地,这对曹氏的损失是很大的,事实上也的确造成一些损失,可与之相对的而言,这在曹操没有杀陈宫后,修复了与兖州诸族的关系,因为爆发这一场大战,使兖州诸族蒙受不同程度的损失后,跟曹氏联系更为紧密了,跟袁氏更为敌视了。

至于这期间三心二意的墙头草,那下场不用提也能想象的到。

站在这样的高度下考虑问题,曹昂对曹氏所辖疆域下,诸族的一个情况,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们被压下来,那曹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就增强了。

可仅仅是这些还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