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帝国的黎明(2 / 2)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大明的调查中,这个国家拥有的银矿资源远比想象中多的多。】

【因此,他们成为了大明餐桌上的一盘肉。】

【故而,在解放十六年正月十五日夜的庆祝和平万岁的百国宴会上,吴信举起酒杯,不经意间提出了在灭高句丽后,从高句丽王都中搜查出了倭国的罪证——】

【原来,高句丽入侵大明是因为小人的怂恿。】

【闻言,在场的人精岂能不知吴信嘴中的含义?】

【于是,他们纷纷发言,指责倭国就是不爱和平的国家,该灭。】

【大明如愿以偿的,一呼百应。】

【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之上。】

【闻讯,本就委屈的倭国遣使大喊冤枉。】

【他们表示自己根本没做过这种事情,甚至心急之下,他们还带着大量钱财试图收买大明的私营报社来为他们发声。】

【这是合法合规的。】

【毕竟《大明律》规定,不以言论获罪,而只要不是强制性,任何人都可以让报社为自己发声。】

【不过这毫无作用。】

【因为于政治上,大明已经取得了成功。】

【在倭国为自己喊冤时,大明中央报社同样刊登了倭国的十宗罪。】

【从动机到过程,详细无比。】

【但这是谎言。】

【不过,证据是决定谎言与真相的唯一方式。】

【所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谎言与真相并无区别。】

【更别说,在大明长久以来积累的公信力与民心之下,根本没有任何人会怀疑大明中央会说谎。】

【因此,大明的百姓纷纷选择支持了大明又一次准备对外的战争。】

【史称:大明灭倭之战。】

【解放十六年十月,历经九个月的准备,当大明与百济、新罗的联合舰队,共计十万人开往倭国本土时,屡次试图求和的倭国终于在无可奈何之下,选择了反抗。】

【当然,这显然是徒劳的。】

【毕竟这又是一场差距极大的战争。】

【因为尽管倭国的军兵,名为武士。】

【这是一种相较于东方士族的独立阶级,他们拥有着属于自己的价值体系——以完成上位者所下达的责任为天职,悍不畏死。】

【但这种武士却缺乏甲胄,拿着脆弱的刀剑,又怎么能与大明的军兵交战?】

【事实证明,他们不能。】

【刀剑劈不开大明军兵身上的甲胄,再悍不畏死也只能被一面倒的屠杀。】

【而山地众多的地形,在炮声中根本无法构建出有效的防御,倭国节节败退。】

【随军辅佐的新罗、百济军队见此,敬畏、恐惧之心上升了。】

【解放十七年五月,在火药的轰鸣声中,倭国首都陷落,“天皇”投降。】

【捷报传回长安后,大明中央尚未正式发出声明,列国盟邦已争相发出贺表,歌功颂德。】

【而这,也代表着大明正式以东亚霸主的地位登上了世界的舞台。】

【对此,后世有人言——】

【鸡叫了天会亮,鸡不叫天也会亮,天亮不亮不是鸡说了算,关键是谁醒了。】

【史称:帝国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