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4章 工作调动,前往能源部(2 / 2)

不过肯定是问题极多的部门,要么是下面的基层不行,要么是根源出了问题。

对此,周志高只有一句话,那就是哪个部门需要,他便往哪个部门跑!

阅兵式的余韵还在京城上空回荡,大街两侧的鲜花尚未凋零,周志高的办公桌上已堆满了待交接的文件。

教育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在达龙建筑案的结案报告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 那些用红笔圈出的校舍安全隐患数据,此刻看来竟与阅兵式上士兵的钢铁洪流形成奇妙的呼应:一个守护国土安全,一个筑牢教育根基。

“部长,刘老的秘书来电话,” 小云抱着文件夹推门而入,鬓角的碎发被秋风吹得微乱,“说让您下午三点去西花厅,调职的事情要当面谈。” 她将一份烫金的邀请函放在桌角,“还有,国际教育基金会的峰会请柬也到了,日内瓦那边催了三次,问您什么时候启程。”

周志高指尖划过请柬上的埃菲尔铁塔图案,想起化安县希望小学孩子们画的未来教室。“告诉他们,等国内的事情落定就去,” 他突然抬头,“对了,把西南山区智能校舍的图纸也带上,让那些老外看看,什么叫真正的‘未来教室’。”

下午的西花厅弥漫着桂花香气,刘老坐在藤椅上,手里转着油亮的核桃。“志高啊,” 老人指了指对面的沙发,“知道为什么调你吗?”

他敲了敲茶几上的能源报告,封面印着 “龙国北方供暖危机” 八个红字,“华北五省今年冬天可能要出事,煤炭价格飙升,电厂库存见底,老百姓家里要是没暖气……”

周志高的心沉了下去。

他想起去年冬天在西北调研时,一个老奶奶裹着三床棉被坐在漏风的土炕上,鼻涕冻成冰碴的样子。“刘老,不是说有天然气替代方案吗?”

“方案是有,” 刘老叹了口气,把报告推过来,“但管道铺设进度滞后,中间商囤货居奇,还有……”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有人故意在国际市场上炒作煤炭价格,想卡我们的脖子。”

报告里的卫星图像显示,华北某大型煤矿的储煤场空空如也,而隔壁的私人储煤仓却堆成了小山。

周志高想起达龙建筑案里那些囤积建材的承包商,突然意识到,这次面对的可能是比建筑腐败更复杂的资本博弈。

“组织上决定让你去能源部,” 刘老盯着他的眼睛,“当部长。记住,这不是升官,是去救火。老百姓冬天能不能过好,就看你这把火怎么救了。”

离开西花厅时,暮色已沉。

周志高站在京城政府大楼的红墙下,看着天边的晚霞,想起父亲说过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现在他要卖的不是红薯,是足以温暖整个北方的煤炭和天然气。

三天后,周志高在能源部的第一次党组会上,把华北五省的供暖缺口数据投影在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