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5章 孔家是一个大毒瘤(2 / 2)

“让老宅的人把第三进院的地窖锁好,”他压低声音,“特别是那个装着当年录取通知书存根的樟木箱,千万别让他们找到。”

秘书刚要转身,孔圣言突然叫住他:“通知我二姐夫,把他在交通厅的招标项目暂停。”

“周志高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他想借着冒名顶替的案子,挖咱们孔家的根。”

此刻的孔家老宅,特勤队员正在撬开地窖的铁门。

铁锈剥落的瞬间,一股霉变的气息扑面而来,角落里的樟木箱上,赫然印着“孔氏宗族档案”六个金字。老郑掀开箱盖时,里面的东西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

整整一箱的录取通知书存根,从1985年到2010年,每个年份都有三五张,上面的名字全被换成了孔家子弟,而原主人的名字,大多画着个鲜红的叉。

“1998年的省文科状元,被换成了孔圣言的堂弟。”老郑捏着张存根,上面的原主人叫“王丽”,备注栏里写着“父亡母病,放弃上诉”,“2005年的艺术类考生,被孔家的侄女顶替,这姑娘现在在菜市场卖菜,我们刚才联系上她,她说当年以为是自己没考好,哭了整整一个夏天。”

周志高盯着箱底的族谱,泛黄的宣纸上,孔家的联姻关系像蛛网般密集。

山省政协副主席的女儿嫁给了孔圣言的哥哥,财政厅厅长的儿子娶了孔家的侄女,甚至连邻省的公安厅副厅长,都是孔家的远房表亲。

“这哪是家族,”他轻声说,“这是个以血缘为纽带的利益集团。”

刘群突然指着族谱上的个名字,“孔令涛,孔圣言的堂叔,现在是山省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他掏出手机,点开段视频,画面里的工地正在拆除百年老校,“这是他上个月强拆的市一中,说是要建‘孔氏文化产业园’,里面的祠堂比教学楼还大。”

视频里,孔令涛戴着金丝眼镜,对着镜头侃侃而谈:“我们孔家传承千年,搞房地产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弘扬传统文化。”

“你看这祠堂的柱子,全是从东南亚进口的红木,一根就值三百万——这叫文化自信。”

老郑突然笑出声:“他怕是忘了,那所市一中,正是刘群当年就读的乡中学扩建的。”

“拆校门那天,推土机的司机还是孔家的远房亲戚,说‘孔家的工程,推平天安门都没人敢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