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4章 默默奉献的老英雄(2 / 2)

周志高的喉咙像被什么堵住,转身时撞见老郑。后者手里拿着方云德的补助记录,表格上的“发放金额”栏连续三年都是“减半”,备注写着“本人自愿放弃”。

“这是黄胜球伪造的签字。”老郑的声音发颤,“我们查到,方老的全部补助都被转到某保健品公司,老板是副省长的小舅子。”

石桌旁的王桂英突然说:“方大哥去年偷偷卖了军功章,给小石头凑了五千块医药费。那孩子临走前说,长大了要当像方爷爷一样的英雄。”

周志高望着银杏树下的老人,他正弯腰捡拾落叶,动作缓慢却挺拔,像一株历经风雨的老松。

阳光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与远处“不忘初心”的标语牌重叠在一起,构成一幅沉默却震撼的画面。

回到纪委办公室,周志高把方云德的军功簿摊在桌上。

泛黄的纸页上,钢笔字迹力透纸背:“四几年入组织,为事业奋斗终身”。

旁边粘着张泛黄的照片,年轻的军官站在战壕里,胸前的勋章闪着光,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查清楚了,”老郑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份退役档案,“八二年时方老年主动申请退役,理由是‘年轻干部需要锻炼机会’。”

“组织上安排他当省民政厅厅长,他说‘我文化低,还是回家种地实在’。”

档案的最后一页,是他写的申请:“只求一间茅屋,两亩薄田,不给国家添负担。”

周志高突然想起黄胜球在审讯室的话:“方云德这种老顽固,不懂变通,补助给他也是浪费。”

此刻想来,这句话像一记响亮的耳光,扇在所有蛀虫的脸上。

网络上的舆论彻底沸腾。

#方云德 深藏功与名#的话题阅读量突破二十亿,有网友对比了黄胜球的豪宅和方老的陋室,配文“有的人穿着官装却蛀空国家,有的人脱下军装仍守护人民”。某现役军人发视频:“今天在训练场上多流一斤汗,就是为了不让英雄们流血又流泪。”

周志高带着新配的助听器来到养老院时,方云德正在给孩子们讲战斗故事。

“上甘岭的水比金子还贵,我们一个苹果传着吃,最后还剩大半个......”老人的声音不大,孩子们却听得聚精会神,小脸上满是崇敬。

“方老,这是给您的。”周志高把崭新的助听器递过去,调试好音量的瞬间,老人浑浊的眼睛亮了起来,“能听见了?”

“能听见,能听见!”方云德反复摩挲着助听器,突然对着窗外敬礼,那里飘扬着一面崭新的国旗,是孩子们用攒下的零花钱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