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5章 不一样的县城,文县严宇(2 / 2)
他望着窗外的银杏树,“那位领导说我‘不懂变通’,其实我就是觉得,文县的花椒刚挂果,不能半途而废。”
后来那位市领导落马时,纪委从他办公室搜出本日记,某页写着“严宇不识抬举,挡我财路”。
而那时的严宇,正在花椒地里教村民们剪枝,手上被刺出了血,就用泥土一敷,接着干活。
“周部长尝尝这个。”严宇往周志高手里塞了包花椒,麻香瞬间钻进鼻腔。
包装袋上印着“文县扶贫产品”,没有华丽的图案,只有行小字:“每买一斤,助农增收三元”。
周志高捏了粒放进嘴里,麻味从舌尖窜到头顶。
他想起秦正直寄来的照片,南市的扶贫车间也在加工文县花椒,说“严书记的货,从不掺杂质”。
“有个想法想跟您商量。”周志高的粥碗见了底,粗瓷的碗沿硌着下巴,却让人踏实,“市里缺个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您有没有兴趣?”
严宇的手抖了下,花椒袋掉在桌上,发出沙沙的响。
“周部长别开玩笑了。”他捡起袋子,红绳在指间绕了三圈,“我这性子,去了市里得得罪人。”
“就是要您这样的性子。”周志高往他面前推了份文件,是文县的农业数据:花椒种植面积从2002年的500亩,扩大到现在的2万亩,带动87个村脱贫,人均年收入翻了十五倍,“您能让文县富起来,就能让更多地方富起来。”
严宇的目光落在“87个村”上,突然想起西坪村的王哑巴。
那人当年穷得卖血,现在靠种花椒盖了两层小楼,见人就竖大拇指,比划着“严书记好”。
“文县的班子已经成熟了。”周志高的声音里添了些温度,“您培养的那个副书记,去年被评为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
他往严宇碗里夹了块咸菜,“您总说‘要把根扎在土里’,可良木也得给它更高的天空。”
暮色漫进食堂时,严宇还在翻看那份文件。
窗外的银杏树叶在风中摇晃,像无数只鼓掌的手。
他想起十年前的暴雨夜,自己背着生病的老人往卫生院跑,村民们举着煤油灯在后面照路,灯光在泥水里晃成条银河。
“我去。”严宇突然抬起头,眼里的光比煤油灯还亮,“但我有个条件,文县的花椒合作社,我还得兼着顾问。”
周志高的手重重拍在他肩上,粗瓷碗在桌上跳了跳:“这才是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