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5章 不一样的发达城市,肖市(1 / 2)

周志高没继续关注江市,而是来到了肖市,一个同样经济特别发达的城市。

但肖市的人和江市的人,却有着天壤之别!

肖市的晨雾里飘着小笼包的香气。

周志高站在巷口的早点摊前,看穿蓝布衫的老板往外地司机碗里多加了勺辣椒油,笑着说“跑长途辛苦,多暖暖身子”。

蒸笼掀开的瞬间,白雾裹着肉香漫出来,在“外来务工人员定点早餐点”的招牌上凝成细小的水珠。

“周部长,肖市的外来人口占三成。”老郑往街对面指了指,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操场上,穿校服的孩子正和本地学生一起跳长绳,绳影在朝阳下划出金色的弧,“他们说这里的校服不分本地外地,都是天蓝色。”

市政府的办公楼藏在老巷深处,墙皮上的爬山虎绿得发亮。

市委书记俞虎友的办公室在三楼,推门时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像在诉说年头的久远。书桌上的搪瓷缸印着“劳动模范”,是二十年前他在纺织厂当车间主任时得的,杯底还沉着半缸浓茶。

“周部长尝尝这个。”俞虎友往他手里塞了个热乎乎的玉米,颗粒饱满得像珍珠,“郊区农户种的,昨天刚送来的新玉米。”

他的指甲缝里还沾着泥土,早上刚去蔬菜基地帮着抢收,裤脚的泥点洇成了深色的花。

周志高咬了口玉米,清甜的汁水在舌尖炸开。

他注意到墙上的照片,俞虎友蹲在田埂上,和戴头巾的农妇一起剥棉花,身后的横幅写着“肖市与周口共建帮扶基地”。

照片的日期是五年前,那时的肖市就开始对口支援贫困地区了。

“俞书记,肖市的干部任用有什么诀窍?”周志高的目光落在墙角的锦旗上,“外来务工人员之家”的字样被阳光晒得有些褪色,却比任何镀金奖牌都沉甸甸。

俞虎友突然笑了,眼角的皱纹里盛着光:“就一条,看他对农民工的态度。”

他往书柜上指了指,那里摆着本厚厚的留言簿,封面写着“群众心声”,“去年有个选调生,嫌工地食堂脏,不肯去调研,我们直接把他调去了信访局,让他天天听老百姓的骂声。”

市长刘成推门进来时,手里拿着份报表,纸张边缘被汗水浸得发卷。

“周部长,这是二季度的民生支出,外来人口子女教育补贴占了四成。”他往周志高面前推了推,“我们把开发区的税收,拿出一部分专门建学校,本地人外地人一视同仁。”

报表上的数字密密麻麻,某行“农民工医保覆盖率98%”的字样被红笔圈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