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6章 穿官服,就得服务百姓(2 / 2)
周志高的指尖抚过钢琴盖的木纹,琴键上还留着孩子的指印。
他想起长福镇的第一台钢琴,是用卖苹果的钱买的,老书记说“娃娃们得知道,日子不光有苦,还有甜”。
回到办公室时,刘成正对着份举报信发愁。
某建筑公司的经理举报“农民工偷钢筋”,附的照片里,几个工人正往麻袋里装废料。
“我们查了监控,”刘成的眉头拧成个结,“那些都是截下来的短头,他们想带回家给孩子焊个铁架子。”
周志高往举报信上瞥了眼,经理的签名龙飞凤舞,和他在工程验收单上的笔迹一模一样。
“把这位经理请来,”他往窗外的废料堆指了指,“让他看看农民工用那些短头,给孤儿院焊了多少张课桌。”
第二天的晨会上,俞虎友突然提出“互换身份”计划。
让机关干部去工地当一天农民工,让外来务工人员去体验窗口服务,报名表刚贴出来就被抢光了。
信访局的小李换上工装时,安全帽在头顶晃悠。
他跟着安徽的张师傅绑钢筋,中午在工地食堂啃冷馒头,下午就红着眼圈去找局长:“他们的工资单上,加班费被折成了代金券,只能在指定超市用。”
而四川的抹灰工老王坐在政务大厅的窗口后,对着电脑屏幕手足无措。
有个老太太来办老年证,他捣鼓了半小时系统还没弄好,急得满头汗:“原来你们的工作也这么难。”
周志高站在走廊里,听着交换回来的干部们争论。
有人说“农民工不容易”,有人说“窗口服务也委屈”,吵到最后突然都笑了,说“原来大家都在使劲活着”。
俞虎友把周志高的话写在会议室的黑板上:“穿这身衣服,就得有勒紧裤腰带的觉悟。”
粉笔灰落在他的中山装肩头,像落了层霜,“昨天财务科说,能从招待费里再挤出两百万,给农民工宿舍装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