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5章 培养更多好同志才是目的(1 / 2)
白市政务大楼的灯光,直到深夜还亮着几盏。
周志高坐在办公室里,面前堆着一摞厚厚的方案,每一份都用回形针别着密密麻麻的批注。
他捏了捏发胀的太阳穴,拿起农业局那份方案,指尖在“柳溪乡豆子对接细则”那一页停住,张卫国在方案里写了“每周组织一次农户与商贩对接会”,却没提如何解决运输损耗的问题。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张卫国端着一杯热茶走了进来,额头上还带着点汗。“周部长,您还在看方案啊,这都快十一点了。”
他把茶杯轻轻放在桌角,目光落在那份农业局方案上,心里难免有些紧张。
周志高抬头看了他一眼,把方案递过去,指尖点了点“运输损耗”那栏空白处。
“张局长,你想过没有,柳溪乡到早市有三十多公里路,豆子要是在运输路上捂坏了,农户卖不上价,商贩也亏了本,这对接会开得再勤有什么用?”
张卫国接过方案,脸一下子红了。
他之前只想着把农户和商贩拉到一起,却没考虑到中间的运输环节。
“是我考虑不周,”他赶紧拿出笔,在空白处飞快地写着,“明天我就联系交通局,看看能不能协调几辆冷链小货车,专门负责豆子运输,再跟保险公司谈,给运输的豆子上保险,这样两边都有保障。”
周志高看着他认真修改的样子,心里的火气消了些。
“不是要你把方案写得多漂亮,是要你把老百姓可能遇到的麻烦都想到。”他拿起市场监管局的方案,翻到退款流程那一页,“刘局长说三天内完成退款,可李婶她们年纪大了,不会用手机转账,你让她们怎么领钱?”
刚走到门口的刘红梅听见这话,脚步顿住了。
她赶紧走进来,拿起方案看了看,眉头皱了起来。“确实是我没考虑到,”她咬了咬嘴唇,“我明天就让人在早市设个临时退款点,现金和转账都能办,再安排两个人专门帮年纪大的商户登记,保证每个人都能拿到钱。”
周志高点点头,把方案放在“待完善”的那摞里。
“你们记住,方案不是给我看的,是给老百姓用的。”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疲惫,却依旧坚定,“我要的不是纸上的承诺,是能落到实处的办法。”
“解决了民众的难题,你们才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解决不了问题,你们就是趴在老百姓身上吸血的寄生虫,有害无益。”
张卫国和刘红梅都低下头,不敢接话。
他们知道,周志高说的是实话。以前他们总觉得,只要把大方向把握住就行,这些鸡毛蒜皮的细节没必要较真。可现在才明白,正是这些细节,才真正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