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6章 可这期望?(1 / 2)
再说,你是不是不常在县学,大多是靠自己在家自习,还月月霸居榜首,除了过目不忘,还能缺少悟性不成。
请试想一下,如此天赋异禀的小三元,还不缺后天资源,师长不期盼他六元及第,还将希望寄托于何人?
再说,不是南北科举应试学子,等过秋闱一关,到春闱开始不是自来以北地的科举应试学子占据天然优势?
身为北地直隶学子,若是能拿到秋闱榜首,成为解元,不说到殿试时,就是春闱都不可能太低。
最典型的例子。
请看赵大人。
不说赵大人当年春闱中了什么名次,就说殿试吧,为了平衡南北考生人数,赵大人不就中了二甲第二名。
该说不说的。
真要考策问?
论殿试时考生要围绕皇帝拟定的时政题目撰写对策的能力,赵大人是很优秀,但和人才辈出的江南考生比起来?
第五名还是有水分的。
不信?
可以核对一下那一年前三甲和二甲前十名的原籍皆为何方人士,以南北为分,那一年前十三名的人数,恰是六比四。
而赵大人,想来春闱的时候应该名次不是很高,反正前十名是不可能的,不然不会只听人说赵大人殿试第五名。
估计也就在殿试时,他在北地考生中成绩比较亮眼,再有到底是王大儒收的弟子,故而被皇帝点了殿试第五名。
这个名次,就和钱师伯当年殿试被先皇点了第五名差不多一个意义。
当年的瑞王爷在先帝心里的地位,应该就和王大儒的地位差不了多少,属于想打压,又怕兔子急了会咬人的那种。
他们王氏家族,不管是不是曾经的世家琅琊王氏嫡系一脉,能自大梁建国以来世代有人为官,还是有底蕴的。
只可惜前王氏家主过于滑头,不是墙头草在君王权贵世族眼里也成了墙头草,到底还是祸及后人坐上冷板凳了。
不像叔父,哪怕如今恢复真实身世,在君王权贵世族眼里,叔父可依旧是那位刚正谦和的君子,风评还是很好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