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权力的味道(2 / 2)

最终经过一番拉扯,法兰西国民议会还是通过了这项不近人情的决议。

“下一议题,德意志邦联准备向我们乞求和平!”

“万岁!”

“法兰西万岁!”

“胜利必将归于法兰西!”

.....

一片欢呼声中,比尔福偷偷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弗兰茨的和平提议可没有看上去那么和平,这既是对英国人的敲打,又是对法国人的敲打。

虽说是德意志邦联主动提出的休战,但是比尔福却不敢轻易接受,哪怕只是一场谈判都有可能将他推上风口浪尖。

事实上接受与否对于他来说都是坑,接受民众会觉得他软弱无能、丧权辱国;不接受则会觉得他穷兵黩武,议员们更是会趁机将经济危机带来的所有灾难都扣到他的头上。

好在这位历史上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并不是庸才,他终于跳出是或否的思维陷阱在是或否中间选择了或。

于是乎比尔福便将这次关于和平问题的探讨说成了是德意志邦联在乞和。

这样一来就能极大地满足民众的虚荣心,也是为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续了一波命。

如果没有报纸,又或者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能控制住本国的媒体,那么比尔福确实有可能成功。

但他的对手是弗兰茨,一个精通宣传战的后世人,一个算计法国十几年的强大敌人。

在比尔福还在试图说服议会的时候,一条德意志邦联出于人道主义和慈悲之心而试图与法国暂时停战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

除了法国的这些报纸以外,被德意志联军释放的俘虏也带回了同样的消息。

虽说此时法国在战场上连战连败,但法兰西国民议会的议员们中大多却是主战派。

没法子法国人憋屈太久了,民族情绪没法得到释放,除此之外战时法律对于资本家和工厂主来说也是有利的。

政府为了拉拢他们,所以在战时法律上是向他们倾斜的,不但赚到的钱更多了,手中的权力也扩大了不止一倍。

例如战时限制物价本来是为了防止哄抬物价,但是限价权偏偏落在了生产厂商手中。

资本总是逐利的,并且会不断追求将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