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宁静之地(2 / 2)
“好!先生,我家王爷为保天国长久,需储备一笔军姿以备不时之需。此款需绝对保密,还望先生守口如瓶。”
“这是自然。”
于是乎安庐商社中又多了一大批圣库之物...
从安庐商社的账目上看,如果有其中一方能把这些钱全部投入到战场之上,那么战场的局势将立刻改写...
哈里斯堡和会已经过去了三年,整个古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三年前弗兰茨公布那个野心勃勃的计划之初,几乎没人觉得他能成功。
不只是奥地利帝国国内的官员和商人,就连欧洲大陆上其他的国家也在等着看笑话。
英法借机炒作,古巴糖产量将会下降90%,毕竟10万人根本不可能完成120万人的工作,甚至直到今天世界糖价依然没有下降。
美国的经济学家们更是预言,不出十年古巴的经济就会彻底崩溃,奥地利帝国在古巴的殖民将会入不敷出,最终弗兰茨约瑟夫一世会像亨利四世一样赤足站立在美国国会的大门前请求美国政府买下古巴。
以唐·佩奥力为首的古巴独立派也认为奥地利帝国最终会选择妥协,并把他们接回去,进而让古巴自治。
然而三年过去了,古巴的糖业非但没有崩溃,甚至已经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低效和混乱被一扫而空,奥地利帝国的秩序正在逐步抹除黑人文化和当地的土生文化印记。
奥地利帝国在古巴建立起了一套高效而完整的行政体系,地方割据势力被完全铲除,曾经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庄园主们在自己的领地上享受着如同国王一般权力,生杀予夺无所不能。
国家的任何政策都需要他们同意,即便是他们同意了,具体执不执行,如何执行在于庄园主本人的喜好。抗税,甚至反叛都是家常便饭。
历任古巴总督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挨个拜访大庄园和地头蛇,只有搞好了和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督的位置才能坐得下去。
不过此时经过奥地利帝国的全面扫荡,已经不再有庄园主能只手遮天,他们的司法权力被取消,地方陪审团和议会的结构被完全洗牌,权力重归殖民地政府。
曾经的古巴法律形同虚设,习惯法大于帝国法令,而习惯法由当地人定义。过去当地的官员选拔范围只有乡绅推荐的人选,所以无论怎么选都离不开那么几个家族。
一个地区的官员往往出自一个或者几个相互联姻的家族,收税则完全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在奥地利帝国接手之后古巴税收直接翻了三倍,很多之前无法推进的法令都得到了实施,还有一些拖延数百年的公共水利工程和道路项目,如今也终于动工了。
古巴当地以唐·佩奥力为首的独立派在美国过得并不舒服,他们被美国人视为“外来的天主教徒”,“和爱尔兰人一样肮脏的乐色”,“曾经的奴隶主”。
即便是想卖身为奴,他们的价格也远不如黑人,他们和爱尔兰人一样,即便是想做契奴也要被人处处提防,处处盘剥。
这些古巴的土生白人由于大多只会说西班牙语,所以他们的处境大多数时候还不如爱尔兰人。
即便是有些出身上流社会的人会说英语,他们的口音经常让美国人误以为他们是墨西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