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海草舞(2 / 2)

皇帝便让他推荐几人。

色布腾巴勒珠尔道:“皇阿玛,这翻译之事,本可以交给理藩院的满蒙汉官员,不过儿臣想,和敬公主自幼由皇额娘教导,精擅诗词,儿臣又蒙皇阿玛圣恩得尚公主,儿臣的婚事便是满蒙联姻之俗。另外,端郡王福晋、三贝勒福晋也是出身蒙古,蒙古各部也送了豫娘娘、颖娘娘等蒙古贵女侍奉皇阿玛,这同样是满蒙联姻之俗,若由和敬公主、端郡王福晋与娘娘们一同做成这件事,便更有意义了。且那些归附而来的准噶尔部族,其语言乃卫拉特蒙语,与蒙古四十九部虽能大体互通,也是小有差异,若要翻译精准,这译者最好是出自这些部族。”

皇帝一想,由嫁与蒙古王公的女儿和蒙古妃嫔做成此事,确实能彰显各部友好和他对蒙古妃嫔,以及她们身后蒙古各部的重视,尤其是豫嫔,她的母族就是由准部周边归附而来,汉语说得流利,倒是合适。

于是,皇帝当晚便召集了厄音珠和湄若,告知此事。

湄若并不通汉家诗文,又觉得此举是抓乖现弄,更不想和敖登共处一室,便推辞了,厄音珠虽然于诗文也不大通,但她通满蒙汉三语,连看折子都不在话下,何况区区几首诗?且一想自己若是成事,皇上一定会更宠爱她也重视母族,说不定还能从诗中一窥皇上对母族的态度,便当仁不让,应承了下来。

只是当她真正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才意识到,这件事有多难。

皇帝喜好诗文,有事没事都写,这二十来年写的诗有几千首之多,要从中挑出写给蒙古各部的诗,就已经是一项大工程了,幸好此事有和敬公主分担。然而,皇帝的诗实在是……要推敲其中密集的用典、强扣的韵律,翻译成蒙语,还得考虑如何翻译才能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易于理解,便要付出极大的精力。

虽然还有敖登和永璋的嫡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帮着,但涉及卫拉特蒙语的部分,只能由厄音珠自己来。她只觉得举步维艰,一天到晚都扑在那些诗上面,有时候还得挑灯夜战,当然也就把那些下药、刺探情报的事情抛诸脑后。

没多久,厄音珠整个人都失去了原本的活泼,如果说她本来是一棵摇曳的海草,那她现在差不多就是被晒干后压扁的紫菜了。

虽然原本就是要拿件事占着厄音珠的精力,让她分不了心做那些有的没的,但看见她这样,容音有些过意不去,心想这任务是不是给得太繁重了?

于是容音赏了她一些补品,又问她有没有需要什么帮助?

厄音珠收下了补品,开心地说就要完成了!皇后娘娘等着看就行!

又过了一段时日,一本刊印好的样本摆在了帝后面前。

这诗册收录了皇帝所写有关蒙古的诗,每一首诗都有汉语、蒙语和卫拉特蒙语三个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