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白昼流星》x《最后一课》√(2 / 2)
张制片笑了笑,又继续往下说:“唯一的问题就是老乡们的口音太重,上点岁数连听普通话都费劲......”
刘科长接过话:“我刚想说这个,他们没去上班的原因大部分不是因为上了年纪,首先是自己还有地要管,其次就是这个语言问题......他们听不懂专家的指导。好在,附近几个村支书都主动请缨,表示愿意无偿帮忙。”
这么些年来,陈燔就没停过对本地的资金捐助。他还让杨庆的纪录片团队顺带拍摄了一些宣传材料,无偿放在视频网站和央视的扶贫专栏,有针对旅游自然风光的,有针对当地特产山货的,无形中的带动了不少效益。刚才刘科长口中的这个生产基地能顺利落地,也和这些影像资料不无关系。
“对了,他们只是不懂普通话,文化程度不够,但人可不傻......咱戏里头不是有个人工降雨么;道具组一直没设计好怎么让那输水管坏得自然点;最后还是村民通过刘科长的翻译支的招,用这边山上的一种桦树做支架。那玩意看着粗壮,其实吃不住力,份量一重自己就塌——之前有外地来的工作人员弄那木材搭临时工棚,塌了,据说还埋进去一个人!”
“这个事故,已经被我们用在给新人培训中了,作为他们上岗前的第一课,而且我要声明一下,”刘科长忽然板起了脸,“那件事故并没有导致任何人员伤亡!”
“这么确定?”
“对,因为被埋的那个就是我!”
“原来是这样。”老张点点头,心说难怪当时村民只是起了个头,人就滔滔不绝了一大堆——他还以为这边的方言特别言简意赅呢。
陈燔也默默点头,看来那管理手册还是得改,起码涉及地方背调和安全教育的条款得改!
......
陈燔这版本的《白昼流星》已经彻底更名为《最后一课》,主故事线就是秃子在《我和我的家乡》那版本。
但是细节全改。
美术教师的身份这过于文艺范了,也不符合主题,陈燔把范老师的主职也不是改成了天文。
一开篇,简单的介绍下范老师的退休生活和家庭,然后就说某次带着小朋友参观天文馆的时候突发脑梗,醒过来后便反复念叨要带学生用自制望远镜看“星星的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