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重构(2 / 2)
勃哥虽然也都清一色的小人物,但却是各种各样的小人,每一个都已经很深入——可以说,他几乎已经把这类人物演到头了。所以他想突破,就得尝试跳脱整个底层框架,往上边走走看。
《我和我的祖国》里那个工程师,算是他少有的突围形象;可惜管狐的理科水准吧,估计属于放初中也是不及格的类型......手搓炼钢炉就不吐槽了,铁加点镍可以变成钢,没错,但特么谁告诉你说是一个铁球进去出来就变成钢球的?(《厨子戏子痞子》那戏也一个德行,连疫苗和特效药都分不清,阿管的中考成绩肯定不理想。)
至于勃哥,他手工活儿可以,理工学问估计也是半斤八两。
而在这次《年会不能停》里头,陈燔也给人专门设计了些人设——憨憨只是伪装,陌生感只是单纯的没适应环境。打个比方:如果说大鹏演得是一头闯入猴群的老黄牛,那现在换成勃哥来演,他得是一只披着羊皮的狐狸。
暗中观察,伪装萌新,默默融入,以一个理工科的逻辑思维去解构职场的荒谬;但在看破空洞和虚伪的本质后,他开始产生‘职场不过如此’的错觉,最终在技术性傲慢里犯下了大错——他通过了解散了标准件厂的审批流程。
再然后才是回归到热血片段。
只是这么一来,深度上去了,爽度却得下降。
所以要保留原片的热血感,在正片里以上的人设只能靠一些小细节去暗示,比如陈燔写的台词;比如勃哥自己的眼神和动作。(但商业片又不能太隐晦,所以还是得有所明示;陈燔会在彩蛋揭露,说主角不是一个省油的灯。)
像这场戏,翻译的活儿就变成了胡建林的内心独白。
这边陈燔见俩人状态调整差不多,于是示意开拍。
镜头里,黄勃端坐在椅子上。脑袋半低,眼睛快速扫描着周遭的环境。
魏祥‘亲自’给人斟了杯茶,然后用他那略带口音的腔调开始说词:“有共同秘密的人,就是自己人,现在,我们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了。”
勃哥双手接过茶杯,绷直的身体微微放松了那么一瞬间。
“你也不用担心暴露,秘密哪有那么容易暴露......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就几年前,我忽然发现我右手小拇指啊,经常发麻,而且是一工作就发麻......找医生,查不出啥来;上网自己查,吓一跳,我特么都以为自己得绝症了!”魏祥又轻笑了两下,然后抬头看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