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回归(1 / 2)
“丫丫”
大裤衩,陈燔的夫人刚刚完完成一期《国家宝藏》的录制,先和工作人员道声辛苦,正要回更衣室换装,却被人叫住了。
“替我向陈燔说一声,干得漂亮!”一号解说员笑着对她点头。
丫丫也点头微笑:“张老师......夸人的话,您还是留着当面对他说吧!”
“他,要找我拍戏?”张国利年纪虽大,但反应一点不慢。
“确实,您要没别的事儿,一会儿他来了让他当面说。”
“那成,我正好闲着!”国利叔笑着应下。
其实他一点都不闲,这位六十多的大爷为了补上对赌协议的欠债——现在又多了个补税的亏空——正处于一个只要忙得过来,那就什么活儿都接的状态。
......
“是这样,我有个大活儿,献礼片......喔,准确的说这是三爷的大活儿,我这晚辈得多分担分担不是?”半个小时后,大裤衩配套的休息室里,已经回归了创作的陈燔一边抱着杯黑枸杞水滋溜,一边对着国利说着《回归》的单元。
这娱乐圈请人拍戏当主演,要么看关系,近的自己说一声就成,不熟的就让副导演给经纪人打。
要么看咖位,小导演找大明星三顾茅庐也未必够用;反过来,大导演请小演员,后者想上位搞不好还得被搞。
但陈燔习惯亲自出马,尤其是对前辈。
而他想找人拍的,是《我和我的祖国》关于回归的那一章——其他几个环节都定的定,快的像陈燔的《最后一课》已经完成大半后期;慢的,郭番的《护航》要到明年,而老姜的《前夜》就只等黄勃忙完这阵。
但这个《回归》的篇章,虽然早早的敲定了两位港岛演员,但剧本一直定不下来。
如果说《白昼流星》是大家完全看不懂陈大导的叙事逻辑,那《回归》应该是薛导演自己都没搞明白应该说点啥——原版是双线,一条写交接仪式和升旗,一条写警察和修表匠夫妻;前者代表‘宏大叙事’,后者代表‘个体视角’,这也是整个电影的主基调。可惜这两条线的交织仅仅在于一只没发挥啥用的手表,而主线故事还和头一个篇章《升旗》有重复。
陈燔本着能改就一定要改的原则,带着麾下的编剧和导演一起琢磨,首先,交接仪式上12秒的博弈还是得保留,但只作为背景;其次,依旧是从历史洪流中普通人视角出发,所以华哥虹姐的戏份保留,但得给加入一条和大陆之间的纽带。
最后,陈燔从年初和他抢金像的《明月几时有》里获得灵感,决定原创两个角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