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9章 有我无敌(154)(1 / 1)
谐奇趣的喷泉池底沉着层墨绿色的淤泥,吴迪的工兵铲探下去时,触到的不是砖石,而是团软腻的东西,像浸泡发胀的内脏。女孩躲在他身后,手里攥着那枚拼合的凤纹玉佩,玉佩的温度随着池底的动静不断升高,边缘的凤纹像是活了过来,在暮色里泛着淡淡的红光。
“这里的水脉连着昆明湖,”吴迪想起坤舆镜显示的地下水网,“西洋楼的地基下埋着‘引水管’,是乾隆年间从法国引进的技术,用铅管连接各个喷泉。”他用铲尖拨开淤泥,露出下面锈迹斑斑的铅管,管身上布满细密的孔洞,孔洞里钻出的不是铁锈,而是银白色的根须,在水中轻轻摆动,像无数条细小的银蛇。
女孩突然指着池底的中心:“那里有东西在发光。”吴迪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淤泥中确实有团微弱的蓝光在闪烁,周围的银根须都朝着蓝光的方向生长,像是被某种力量吸引。他跳进齐腰深的池水,淤泥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能感觉到脚下有东西在蠕动,像是无数细小的手指在抓挠鞋底。
靠近蓝光的瞬间,银根须突然变得躁动,纷纷缠向他的脚踝。吴迪举起拼合的青铜觚,觚口的金光让根须像触电般缩回,露出下面的一块黑色石板,石板上刻着陌生的文字——不是中文,也不是英文,更像是某种象形文字,图案扭曲成根须的形状,环绕着中心的蓝色光点。
“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女孩突然开口,“我爷爷教过我,这字念‘卡’,是灵魂的意思。”她指着石板边缘的图案,“这些不是根须,是‘卡’的象征,代表着依附在物体上的灵魂。”
吴迪这才注意到,石板上的象形文之间还刻着细小的谷粒图案,每个谷粒里都嵌着个微型的人脸,与思陵谷壳球里的人脸如出一辙。他用铲尖撬动石板,下面露出个方形的暗格,暗格里躺着个玻璃容器,容器里泡着的不是液体,而是团银白色的物质,像团凝固的月光,正是蓝光的源头。
“这是……星尘?”吴迪想起祖父笔记里的插图,画着类似的物质,旁边注着“天外来物,可生万物”。容器的标签上用拉丁文写着“1743”,正是乾隆年间引进西洋楼技术的年份。他突然明白,所谓的谷母根本不是地球产物,而是附着在铅管上的外星生命,朱棣当年发现的“谷种”,恐怕只是这种星尘的极小部分。
玻璃容器刚被拿出暗格,整个喷泉池突然剧烈晃动,池底的淤泥开始翻涌,露出下面密密麻麻的铅管网络,管身上的孔洞里喷出更多银根须,在池水中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吴迪抱着容器往池边退,却发现刚才跳下来的地方已经被根须封住,银根须上开出细小的白花,花瓣里嵌着的眼睛正死死盯着他怀里的容器。
“它们想要星尘。”女孩将凤纹玉佩贴在根须网上,玉佩的红光让根须纷纷退开,让出条狭窄的通道。“我爷爷说,凤钗是用‘天外来铁’做的,能克制星尘衍生的东西。”她拉着吴迪往通道外跑,身后的银根须正在迅速生长,白花的花瓣纷纷展开,露出里面的牙齿,发出细碎的啃噬声。
爬上池岸的瞬间,吴迪回头看见整个喷泉池已经被银根须填满,蓝光从根须的缝隙中透出,在暮色里组成一张巨大的人脸,正是谷母的模样,眼睛的位置正好对着暗格的方向。他突然想起老者说的“谷母之种源于西洋”,原来朱棣得到的只是星尘的碎片,真正的母体一直藏在西洋楼的铅管里。
女孩指着远处的海晏堂:“爷爷说那里的十二生肖兽首里,藏着‘镇星石’,能封印星尘的活性。”吴迪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海晏堂的断壁在暮色中像头蛰伏的巨兽,兽首喷泉的位置空着,只剩下残破的石座,石座上刻着的不是龙蛇,而是与石板上相同的象形文。
往海晏堂走的路上,吴迪发现西洋楼的断壁上都缠着银根须,只是这些根须是暗红色的,像是吸饱了血液。墙壁的砖缝里嵌着无数细小的骨骼,拼成谷穗的形状,在暮色里泛着惨白的光。“这些是1860年的英法联军士兵,”女孩突然说,“我爷爷在老照片里见过,他们的尸体被埋在西洋楼的地基下,成了星尘的养料。”
海晏堂的石座上果然少了一个兽首——龙首的位置空着,石座的凹槽里刻着与玻璃容器标签相同的拉丁文“1743”。吴迪将青铜觚插进凹槽,觚口的金光让整个石座剧烈震动,周围的暗红色根须纷纷退开,露出下面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壁龛里摆着十二尊小型的兽首雕像,每个雕像的眼睛里都嵌着颗蓝色的宝石,与玻璃容器里的星尘同色。
通道尽头的石室中央,放着个巨大的铜盘,铜盘上刻着十二生肖的图案,龙的位置同样空着,周围刻着的不是时辰,而是十二个星座的符号。吴迪将玻璃容器放在铜盘中央,星尘突然从容器里溢出,顺着星座符号流动,在铜盘上组成一个完整的星图,与凤引镜背面的北斗七星图案严丝合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