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胶种植园劳工保护条例(2 / 2)

张弛翻开一份文件,语气不容置疑:“我已责成劳工部牵头,会同农业部,立刻制定并颁布《南洋合众国橡胶种植园劳工保护条例》。”

除了橡胶种植园劳工,后边张弛准备针对所有劳工,都出台保护条例,从资本嘴里挖出一部分利益,分给广大劳工。

至于他的依仗?南洋国防军就是他的依仗!

敢不听的,直接一秒六棍。

“首先,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 他示意会议室里的服务人员们,把保护条例的副本递给橡胶园主代表们观看,接着伸手指向条款,“必须给胶工配备足够的劳保用品,防晒的斗笠、防割胶刀伤的手套、防虫蛇叮咬的绑腿靴子,一样都不能少,费用必须由园主承担,不能钻空子转嫁给劳工!”

“其次,人不是机器。” 张弛掷地有声,“无论华人还是土人劳工,不得区别对待,必须实行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的制度。严禁无休止的压榨,单日劳作时间不得超过10小时,必须要让胶工有恢复休息的时间。”

国家初见,张弛清楚,直接一步到位,把保护法订立的和后世差不多,那是拔苗助长,会水土不服的。因此经过讨论,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在不会减弱南洋产橡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的前提下,张弛拿出了这份保护条例。

“最后,也是底线。” 张弛挨个盯过去,直到那些种植园主全部心虚的低下头,“工资必须按时、足额发放。 严禁任何形式的克扣和拖欠,劳工部会设立专门的投诉渠道,一旦查实,重罚。情节恶劣者,直接没收橡胶园。”

张弛看向几位脸色有些变化的园主代表,放缓了语气,开始打一棒子,给一个甜枣:

“我知道,这会增加一些成本。但诸位想想,胶工也是人。他们有了保障,干活才有劲头,效率才会提高,橡胶树的产量和寿命才能上去。这是双赢,是可持续的发展,南洋的橡胶业要长久兴旺,靠的是人心和技术,不是靠压榨。”

“我准备把45、46两年设为生产恢复阶段,凡是跟着指令走的橡胶园,在所得税、增值税税收以及出口退税方面,我会拿出实际优惠来……”

“说到技术。”张弛话锋一转,目光投向从南华集团内部提拔上来的,刚刚上任的工业部长曾文涛和一直沉默的陈老大,“我们不能只满足于卖原材料。要把利润尽可能留在国内,橡胶深加工,尤其是轮胎制造,是重中之重。”

曾文涛立刻接话:“大统领,我们正在全力攻关,特别是您提到的子午线轮胎技术。高卢米其林公司虽然战前就搞出了雏形,但技术尚不成熟,成本高昂。我们集中了从欧美归来的化工、材料专家,还有……”他看了一眼陈老大,“陈老在后方支援抗战时积累的宝贵经验。”

陈老大微微颔首,声音带着浓重闽南口音:“大统领,诸位部长。战时,为了支援前线运输,我们在山城、春城、贵城等地,克服万难,投资建立了中南橡胶总厂以及几个分厂。虽然设备简陋,原料匮乏,但培养了一批熟悉橡胶加工工艺的技术工人和管理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