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年味与的确良布料(1 / 2)

随着南洋合众国建立,华人的大量涌入与聚集,过年的概念自然也被带来,在勃固、在暹罗、在马来半岛,年味早已经开始出现。

因此,一些胆子大的、有想法的商人,早早的就贷款建立了小鞭炮厂、小印刷厂、小手工厂。

不做别的,就专门生产过年需要用到的鞭炮、春联、福字、灯笼等等。

而对于以张弛为代表的南洋合众国上层来说,春节这个重要的节日,既是团结所有本土华人和后移民华人的一个大好机会,也是一个同化土人的良机。

因此早在出发前往克里米亚半岛前,张弛就做出了详细部署,要把这建国后的第一个春节,办成东南亚有史以来最热闹、最好的春节。

毕竟文化的入侵,从来都是悄无声息的,当所有的土人都认为,过春节也是他们传统习俗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时候,同化自然而然的也就完成了。

2月初,南洋合众国中勃固邦的首府,汴州城(原曼德勒)内。

农历腊月的尾巴,空气中已弥漫着浓得化不开的年味儿。

这是南洋合众国立国后的第一个春节,意义非凡。

对于靳三辰和他新婚的妻子秀英来说,更是人生中第一个远离故土、却又充满无限希望的新年。

“三辰哥,你看!快看那边!” 秀英紧紧挽着丈夫的胳膊,手指着前方,声音里满是惊奇与兴奋。

靳三辰顺着妻子指的方向望去,眼睛也不由得睁大了。

眼前这条被命名为“南洋大道”的主干道,宽阔得能并排跑好几辆大卡车。

平整的柏油路面在炽热的阳光下泛着光。

道路两旁,是拔地而起的崭新楼房,大多是三、四层高,底层清一色是宽敞明亮的商铺。

巨大的玻璃橱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看得人眼花缭乱。

百货公司、南洋国货商场、友谊商店(专营进口货)、布庄、鞋帽店、五金行、书店……鳞次栉比。

最显眼的莫过于那栋挂着巨大霓虹灯招牌的“星洲百货汴州店”,气派非凡,门口进进出出的人流络绎不绝,在靳三辰看来可比乡下常见的赶大集还要热闹十倍、百倍。

这就是汴州城,这就是报纸上说的“新南洋”。

靳三辰只觉得心跳加速,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一年多前,他还是豫省黄泛区一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流民,连做梦都不敢想象能站在这样繁华的都市街头,身边还有了知冷知热的媳妇。

“走,媳妇儿,咱也进去开开眼!” 靳三辰豪气地一挥手,拉着秀英就往星洲百货走去。

兜里揣着卖余粮和当生产标兵、模范移民发的奖金,就为了给家里添置点像样的年货,让媳妇过门后的第一个年过得体体面面。

刚走到门口,一阵喧闹喜庆的音乐就从商场里飘了出来,仔细一听,竟然是改编过的《步步高》调子(38年吕文成创、不是97年那个),混着欢快的鼓点,充满了节日的活力。

门口两个穿着崭新蓝色制服、戴着大盖帽的保安,身姿笔挺,脸上带着职业化的微笑,并没有因为靳三辰和秀英穿着朴素的土布衣裳而露出丝毫轻视。

一踏入商场,一股混杂着新布料、糖果糕点、皮革的味道的暖风扑面而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