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八章 学术会议(六)(2 / 2)
“在这样的设定中,我们可以提出一个猜想——在诡异世界中,人的思维是有强大的能动性,能够直接作用于现实。”
“就像……吸引力法则,是不是类似于引力?那么,有什么思维是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呢?”
众人一时之间想不到。
直到一位神学家喃喃出声:“……信仰?”
“没错。信仰往往处于低熵状态,能在高熵混沌之中聚合个体意识,构建统一的方向性引力,形成一个稳定的锚点,作为人造恒星的内核。”
“当然还有别的,信任、相信等等……”
“这种产生的联结之力,非同小可。”
“当有足够的信之联结,才能基于‘锚点’形成我们理想中的‘引力井’,从而聚合压缩收集到的吸积盘质量形成一颗‘类恒星’。”
“也唯有如此,这颗‘类恒星’才能以定向的引力将这即将坠入深渊的行星给拉扯出来。”
半晌,无人开口。
空气仿佛凝固,所有人都在消化那超越物理常识的讨论。
而且这背后的意味……令人深思。
“信……之联结,这听起来,只能建立在神与人,或者,人与人之间?”
“目前来看,确实。”柳笙点头,“虽然理论上,也可以信奉某种无生命的存在……但这类存在在升维之后是否还能与人类沟通,就不可知了。”
“所以,最稳妥的选择,仍是选用具备交流能力的生命体来构造恒星内核。”
“对吧,沈教授?”
柳笙直视沈雉余,唇边是冷然的笑。
听者无不悚然。
如果是人来担任恒星内核,会遭受怎么样的苦楚,单单想到这些混乱的能量与极致的引力,就能想象肯定是远非常人能够承受的酷刑。
而“沈雉余”的脸色,也在一点点阴沉下来。
“事实上,不止恒星,”柳笙缓缓说道,“连整个负质量空间泡的结构,都需要由可交流的生命体构成。”
“也就是说……都是诡化的生命体。”
“并且,这些生命体都是能够对‘内核’锚点产生信仰的存在,这样才能在极限状态下相互捆绑又相互斥力,从而维持‘类恒星’的稳定。”
“信徒被纳入神明构建的空间,永世不得超脱;而神,也被钉在信仰的中心,承受永恒的灼烧与碾压的折磨。”
“信仰的双方,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
柳笙看向沈雉余的目光深邃无比。
但沈雉余只是清冷一笑,还没有说话。
这时候,有人发问了。
“可是,既然这深渊如此可怕,一旦坠入就永无天日,那……这样造出来的恒星真的足以形成反作用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