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神秘的老板(2 / 2)

“有一种既熟悉,又陌生之感觉。眼神中有难以掩饰内心的惊讶、兴奋。仿佛时光的河流冲刷了记忆,却冲刷不掉邂逅之心中的惊喜和心灵的触动。”

石静怡点点头,想了一会说:

“这种感觉很奇妙,我跟他对眼神时,差点脱口而出他的名字。但他毕竟捂着脸,不好唐突。”

她低头沉思一会,抬头告诉肖秉义:

“我跟陈奇看照片时争论过,我说他不姓吴。陈奇言之凿凿,说他姓吴。他留学德国刚回来,跟德国很多公司有业务关系。因苏区经费紧张,国民党军队又封锁得紧,听他一顿海吹,说他和政府有关部门关系不错。他看我不信,他介绍了那次被骗的经过……”

苏区被国民党封锁的厉害,经费周转十分困难。当时的情况下,销售钨矿,是解决苏区财政收入之唯一途径。

前期,为销售钨矿有成功,但代价也不小。苏区决定设法突破封锁,建立钨矿销售秘密通道。

陈奇被任命负责此项工作,带了五人前去赴任。将其中三个同志,分布在沿线做联络工作。

陈奇跟买家不见兔子不放鹰,坚持先打款再发货。运转几个月,小有收获,最主要的建立了销售秘密通道。

但上级仍不满意,指责陈奇束手束脚,跟着派来特派员监督。特派员刚从苏联回来,说他认识不少朋友。

他认为,苏区资金紧张,小打小闹,怎么能满足苏区轰轰烈烈的革命需要?做半年小生意,不如做一笔大的。

他苏联、德国有不少朋友和同学,不信你们试试瞧。

这一天,他带来同学的助手,带他参观钨矿开采,包括堆积如山的钨矿储量。

助手说他老板在德国有很多业务关系,有多少销多少。一开口,便是五百吨。

说实话,根据地钨矿的开采,主要靠人工。一下子无法拿出这么多的钨矿。

陈奇本身对老板的助手就不太信任,坚持先考察对方实力,再谈买卖。

助手当场嘲讽特派员,问他究竟哪个做主?特派员恼恨的瞅一眼陈奇,说他代表中央,他做主。

助手走后,特派员大发雷霆,要审查陈奇是不是国民党特务。不然为何阻碍苏区钨矿的大生意?

责问他干了半年,才销售不到百吨。而他出面,一笔生意就销售五百吨。为何阻拦?

陈奇据理力争,说对方实力如何?不得而知。仅凭特派员跟老板是德国同学,就给他五百吨?

这是苏区人民的血汗钱啊!要谈可以,必须派人去公司考察。如对方没实力,宁肯不做。

特派员为这笔生意,仿佛着了魔。向中央汇报,说陈奇不想做大生意,动机不纯,建议隔离审查。

中央做了妥协,陈奇不审查,但要端正态度,特派员代表中央,要多听他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