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动摇根基(2 / 2)
2. 战争过程
隋军兵分多路,陆地和水路同时进发。东路军由宇文述率领,从涿郡出发,经辽东进入高句丽;中路军由于仲文率领,从辽西出发,渡过辽河,向高句丽进军;西路军由张瑾率领,从灵武出发,从水路进攻高句丽。
高句丽方面也不甘示弱,积极组织防御。他们在边境地区修建了坚固的城池和堡垒,部署了大量的军队进行防守。
在战争初期,隋军进展顺利,接连攻克了一些高句丽的城池。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隋军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由于军队过于庞大,指挥系统不够灵活,加上高句丽军队的顽强抵抗,隋军陷入了几何艰难的境地。
萨水之战是第一次征高句丽的关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隋军由于轻敌大意,被高句丽军队包围。最终,隋军大败,损失惨重,纷纷撤退。
(二)第二次征高句丽(公元613年)
1. 再次征伐的背景与准备
第一次征高句丽的失败,让隋炀帝心有不甘。他不顾国内的局势,决定再次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在第二次征伐前,隋炀帝再次征调了大量的军队和粮草,准备一举征服高句丽。
2. 战争进程中的变故
然而,在战争进行到关键时刻,国内发生了杨玄感叛乱。杨玄感是隋炀帝的表兄,担任礼部尚书,他看到隋朝统治危机四伏,便趁机发动叛乱,企图推翻隋炀帝,夺取皇位。
杨玄感的叛乱使得隋朝国内的局势变得十分动荡,各地的造反势力也纷纷起兵响应。为了平息叛乱,隋炀帝不得不下令从高句丽战场上撤兵,回师平叛。
杨玄感的叛乱对第二次征高句丽战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一方面,隋军的主力被调回国内平叛,导致征高句丽战场上的兵力不足;另一方面,叛乱也造成了隋朝国内的社会动荡,使得经济和社会秩序受到了严重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