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溃散大演训的目的(2 / 2)

演训的内容,并没有提前告知。

六月初四午时三刻,居庸关关隘外,连续传来了轰鸣的爆炸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号角声尖锐的嘶鸣着响彻了整个军营。

“敌袭!”

号角声传来的一瞬间,原来安静的午休大营,立刻就像活了一样,军兵奔走呼喝,所有听到号角声的军兵面色大变,只用了短短三分钟,就全副武装的来到了校场上,报数声此起彼伏,人数很快统计完,军兵面色严肃,列阵等待着军令传达。

“很好。”马林站在校场之上,听着各营的汇报,六千军一个不少,集结完毕。

这是二十年如一日严苛训练、三代京营锐卒不断沉淀的严格军纪约束,最终呈现的结果。

马林的父亲马芳,率领的大同骑兵已经是少有的精锐了,但在敌袭的时候,要用整整一刻钟才能集结,而且很多时候,会缺人,缺很多人。

临阵逃脱做逃兵很多很多,在承平日久,武备不兴,无血义无上恩,将领把军兵当奴仆,军兵把将领视为仇敌的大明军中,临战逃脱做逃兵并不少见。

这是演训的第一个项目,集结,五分钟内,未能完成紧急集合的全队集体连坐挨罚。

按照演训部的演训剧情,这个时候,李如松已经被天外陨石砸死了,居庸关城墙被炸毁,北虏已经威逼城下,居庸关已经无法防守。

“居庸关已经陷落,所有军兵听令,放弃所有武装,只携带燧发火铳一把,火药三两,每队携带伤员一名,每人携带一天口粮,火速赶回北大营,一刻钟后,敌军开始追索,不得延误。”马林下了命令,这次一昼夜142里长途奔袭,是轻武装,而非全武装。

全武装重步兵一天跑142里,那得是陷阵先登营的水平,甚至陷阵先登营能不能做到,都得看路况。

当时马林在演训部,就提出了这很不合理。

六千京营锐卒的甲胄、长短兵、火器、火药、马匹等,都留给了‘敌人’,这不是资敌吗?

敌人有多少?哪怕北虏来了十万,以这两个营六千人的兵力,全副武装,足够把敌人推出北口,固守阵地,等待京师援军到来,才是最优解。

居庸关之所以是天下雄关,就是因为山道上根本摆不开阵型,这就给了守军发挥的余地。

哪怕天外陨石真的把李如松的中军大帐给夷为平地,大明京营锐卒仍然没有丧失战斗力,按照条例,没有参将,各局从军时间最长的千总,立刻成为参将,带领军兵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