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章 制造罪孽,而后归罪于受害(2 / 2)
李承业点头:“不错。刘慎之的背叛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敌人,恐怕还藏在更深的地方。”
周世昌脸色微变:“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李承业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先不动声色。既然他们计划在七日后动手,那我们就给他们这个机会。但在此之前,必须查清他们安插的眼线,以及他们在朝堂中的真正盟友。”
周世昌点头:“属下明白。我会立刻派人调查最近一个月内频繁出入御膳房、御药房的人员名单,尤其是那些与刘慎之有过往来的官员。”
李承业微微颔首:“好,此事务必谨慎行事。若是打草惊蛇,反倒会让他们提前行动。”
---
次日清晨,朝堂之上气氛凝重。
朱弘历端坐龙椅,目光如炬,扫视群臣:“昨日锦衣卫呈报,朱允泽与沈敬之确在策划政变,且已与赵文远旧部勾结。诸卿以为,该如何应对?”
兵部尚书王景山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北疆虽已无大军驻守,但赵文远旧部仍盘踞一方,若真起兵南下,恐对京城造成威胁。臣建议立即调集禁军,加强边境防御,并派遣使者前往安抚,以防事态扩大。”
礼部尚书陈文启则皱眉道:“可问题是,若贸然调动军队,恐怕会引发赵文远旧部的警觉,反而激化矛盾。不如先派人秘密调查,确认其是否真的有意谋反,再做定夺。”
朱弘历听罢,眉头紧锁,沉默良久后看向李承业:“李卿,你怎么看?”
李承业上前一步,语气平静却坚定:“回陛下,臣认为,当务之急并非调兵遣将,而是彻查京中潜伏的内应。朱允泽与沈敬之既然能在御膳房投毒,便说明他们早已渗透皇宫内部。若不尽快清除这些隐患,即便调动大军,也难保不会被敌人利用。”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户部侍郎刘子昂忍不住出列:“李大人此言未免过于危言耸听了。刘慎之虽涉此案,但他毕竟是朝廷重臣,怎可能轻易背叛陛下?”
李承业淡淡一笑:“人心难测,刘慎之的背叛便是最好的例证。更何况,他并非孤身一人,背后或许还有更大的黑手。”
朱弘历闻言,脸色愈发阴沉:“你是说,还有人牵涉其中?”
李承业躬身道:“臣不敢妄言,但根据现有线索推测,刘慎之极有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幕后之人,恐怕仍在朝堂之上,静观其变。”
朱弘历沉思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好,朕准你所奏。即日起,由你全权负责此案,凡涉及可疑之人,皆可先行拘押,待查明真相后再作处置。”
“遵旨!”李承业拱手应命。
---
回到府邸后,李承业立即召集所有心腹,下达密令。
“所有人分头行动,务必在三日内查清皇宫内部可疑人员,尤其是近一个月内频繁出入御膳房、御药房、以及皇帝寝宫的太监与宫女。”
“是!”众人迅速领命而去。
夜幕降临,李承业独自坐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他沉思的面庞。
他知道,这场棋局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对方步步紧逼,而他必须在关键时刻给予致命一击。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大人!”一名亲信疾步闯入,“属下刚刚收到消息,御膳房一名小太监昨夜失踪,据其他太监透露,此人曾多次私下与刘慎之接触。”
李承业眼神一冷:“立刻派人追踪他的去向。”
“是。”亲信领命离去。
---
翌日清晨,皇宫内传出一则震惊朝野的消息??御膳房一名名叫赵德的小太监被发现在城南一处偏僻客栈中暴毙,死状诡异,口吐黑血,显然是中毒身亡。
李承业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
当他推开客栈房门时,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鼻而来。尸体已被抬走,但空气中仍弥漫着一股令人作呕的气息。
“他在临死前,留下了一封密信。”周世昌低声汇报。
李承业接过信件,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变得极为难看。
信中内容简短却意味深长:
**“七日后,子时三刻,皇宫正殿将起大火,届时禁军必乱。殿下可趁机率兵入宫,逼迫陛下退位。”**
落款赫然是一个熟悉的名字??
**沈敬之。**
李承业握紧拳头,心中已有决断。
“看来,他们是真的要动手了。”他低声说道。
---
当夜,李承业亲自前往御书房,向朱弘历禀报此事。
“陛下,臣已查明,朱允泽与沈敬之将在七日后发动政变,目标是皇宫正殿。他们计划制造混乱,趁机逼宫。”他语气沉稳。
朱弘历听完,脸色铁青:“他们竟敢如此胆大包天!”
李承业继续道:“臣建议,立即调集禁军,加强皇宫守备,并在正殿周围埋伏弓弩手,以防万一。”
朱弘历沉思片刻,最终缓缓点头:“好,朕准你所奏。即日起,皇宫戒严,任何人不得随意进出。”
“遵旨。”李承业躬身应道。
---
接下来的七日,皇宫内外风声鹤唳,气氛紧张至极。
李承业亲自坐镇皇宫,日夜巡视,确保万无一失。
而与此同时,朱允泽与沈敬之也在暗中筹备,准备最后一搏。
第七日黄昏,夕阳西下,天空染上一抹血红。
李承业站在皇宫高墙之上,望着远处渐渐升起的夜幕,心中隐隐有种不安的感觉。
他知道,真正的风暴,即将来临。
而这一夜,注定将成为载入史册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