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不断的试验(2 / 2)

他们对照着清单,仔细地挑选着合适的抗干扰电容。

这些电容大小不一,规格各异,每一个都被小心地拿起来查看标注的参数,然后根据不同的参数规格进行分类整理,整齐地摆放在专门的防静电包装盒里。

与此同时,在实验场地的另一角,其他技术员们正忙着搭建能够模拟多种复杂电磁环境的实验装置。

他们搬运着大型的电磁发生器、信号模拟器等设备,按照设计好的布局进行安装调试,连接密密麻麻的电缆,确保每一个接口都牢固可靠。

为了能够精准地模拟出从简单的地磁干扰到高强度的敌方电磁压制等各种场景,他们还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输入了大量的预设参数,经过反复的校准和测试,终于让这个模拟电磁环境的“大舞台”具备了上演各种实验“剧情”的能力。

李专家这边还联系了外部的量子技术团队,通过多次电话沟通和实地拜访,与对方协调借用一些量子加密的基础设备,如量子态发生器、单光子探测器等,并邀请对方的专家来项目组现场指导,一起商讨如何基于现有的通讯设备框架搭建混合加密试验模型。

双方的技术人员坐在会议室里,围绕着设备的技术参数、接口兼容性以及试验流程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细致的交流,你一言我一语地描绘着这个融合了前沿量子技术的通讯加密试验蓝图。

而负责频段适配的刘工则带领着他的团队在办公室里埋头苦干。

他们的桌上堆满了图纸和电子元件手册。

刘工拿着铅笔,在白纸上仔细地绘制着频段扩展模块的原理图,每一条线路、每一个元件的位置都经过深思熟虑,旁边的技术员们则时不时地提出一些建议和想法,大家共同完善着这个关乎频段适配问题解决的关键设计。

设计完成后,刘工又马不停蹄地与电子元件供应商取得联系,将原理图和元件规格要求发送给对方,详细说明了每个元件的特殊参数和性能指标,要求定制一些特殊规格的元件,确保模块的硬件基础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在等待元件到货的过程中,他们也没闲着,而是着手准备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相关仪器设备,将频谱分析仪、电磁干扰测试仪等设备从库房中搬运出来,进行清洁、校准和调试,确保这些“检测卫士”在后续的实验中能够精准地发现任何潜在的电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