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大将犯地名(2 / 2)

辛弃疾太吓人了,五百精兵居然不够他一个人砍的,六万人的大军,他如入无人之境。传说中的剑仙也不过如此。

想到这里,纥石烈志宁跟亲兵队长说:“你记得,以后每天晚上,咱们要换三次地方。到时候叫我。”亲兵队长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他也被吓得不轻。

再说辛弃疾,他也被纥石大军吓得不轻。人家十万骑兵,自己这边五万多乌合之众,绿林盗匪都是主力,大部分是饥民。别说骑兵,就是来几千精锐步兵都能冲垮了。

这是自己第一次率领大军,可别被追上打散了。那样的话,以后别人就会说他辛弃疾只能当刺客,不能当将军,以前的胜仗都是魏胜韩静替他打的。

他现在连个参谋班子都没有,什么事都要自己想。幸亏有带的地图,不然路怎么走都还要找老乡问。

不过辛弃疾毕竟是个天才,他慢慢就有了主意。过了大悲山北边的河湾后,辛弃疾马上下令,向南渡过大汶河。这倒不是难事,冬天河面上都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完全可以通行。

平时要凿冰取水,非常麻烦,现在河冰成了大桥,大军很快就通过了。辛弃疾看着河面,感慨地说:“来的太着急了,不然可以在河面上埋些地雷。用白布一包,盖上雪,不仔细看也看不出来。”

为了误导纥石大军,他还派骑兵在北岸继续往前走了五里路,然后才过河。虽然冬天地面硬,但对追兵来说,马蹄印和马粪都是很好路标。

耿京的天平军,素质要远远低于抗金军,走也走不快,让辛弃疾很发愁。好在慑于他的威名,纥石烈志宁也很谨慎,没有狂追。经过歪老婆山和九山的时候,都非常小心,先派人仔细搜索,生怕被打了埋伏。

但无论如何,追兵越来越近了。过了大汶河,继续往东南走,就是伏山镇。远远的就看到有抗金军的旗号,天平军顿时欢声雷动。辛弃疾也松了一口气,终于到家了。

打着抗金军旗号的游骑过来,向辛弃疾报告:“大军还有几十里路,我等奉命在此通过商会筹集了一些粮草,让天平军的兄弟们先吃顿饱饭。”

辛弃疾顿时傻了眼,他还以为接应的大军已经在伏山镇了呢。又一想,确实也不可能,哪有这么快的?就算早就有大军在徂徕山以东等着,也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过大山,到这里开始设防了。

辛弃疾叹了一口气,他忽然心生一计,喊道:“来人!在这里竖一块木牌。”

然后辛大书法家在木牌上写了一行字:“辛弃疾在伏山镇专侯。纥石将军不畏地名乎?”石头也山的一部分,遇到伏山这种地名,确实不吉利。

古代讲究个“大将犯地名”。比如着名的“凤雏”庞统在落凤坡被射死。李密叛唐后被追击,逃到一个山沟,发现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断密涧”!随被赶到的唐军乱箭射死。

后来连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名将”阿部规秀到了黄土岭都心里犯嘀咕,说“黄土埋白骨”,犯地名,想赶紧逃走,结果还是被打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