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又又被考试了...(2 / 2)
晨曦眼眶微红,轻轻拥抱了她:“无论你去哪里,我们都会一直在你身后。”
夜色渐深,城市的灯火一盏接一盏亮起。小雨站在阳台上,望着远处的天际线,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她知道,这只是人生旅程的一个新起点,而她的故事,还会继续书写下去。
她翻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在新的一页写下:
“成长,不是终点,而是不断前行的过程。而我,愿以笔为舟,驶向更远的星辰大海。”
小雨升入重点高中后,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新学校竞争激烈,课程安排紧凑,但她依旧坚持写作。每天放学回家后,她都会抽出一小时整理当天的灵感笔记,周末则用来构思和撰写新书章节。
晨曦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知道女儿一直在努力平衡学业与梦想,从不抱怨,也从未停下脚步。
这天晚饭后,林强看着女儿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模样,忍不住对晨曦说:“咱们家这闺女,真是越来越拼了。”
晨曦笑着点头:“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才会这么努力。”
林强叹了口气:“可我还是有点担心,怕她太累了。”
晨曦轻轻拍了拍他的手:“放心吧,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一直都在。”
小雨似乎察觉到父母的目光,抬起头笑了笑:“你们别担心,我没事的。”
她的笑容温暖而坚定,让晨曦和林强都感到无比安心。
不久后,学校组织了一次校园文学节,邀请了几位知名作家来校讲座。其中一位是曾评价过《镜界?彼岸》的评论家陈教授。他在讲座中提到:“小雨的作品让我看到了新一代青少年写作者的力量。他们不再局限于模仿成年人的表达方式,而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属于他们的故事。”
讲座结束后,有学生提问:“您觉得像小雨这样的学生作家,该如何在学业与创作之间找到平衡?”
陈教授沉思片刻,说道:“其实,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它不仅能锻炼思维,还能提升表达能力。只要方法得当,两者并不冲突。关键在于,是否有一个理解和支持她的环境。”
这句话被录制成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许多家长开始重新审视孩子的兴趣发展问题,也有不少媒体联系晨曦,希望采访她们一家关于家庭教育的话题。
面对突如其来的关注,晨曦始终保持低调。她只是在接受采访时轻声说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她的选择,陪伴她成长。至于未来会怎样,那是她自己的路。”
小雨得知后,并没有太多反应。她依旧专注于自己的学习和写作,偶尔会在社交平台上分享一些生活片段,但从不刻意炒作自己。
有一次,她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翻阅资料时,无意间看到一本旧书,书页泛黄,但封面却让她心头一震??那是她小学时最喜欢的一本童话集,小时候常常翻看,甚至背下了里面的故事。
她轻轻抚摸着封面,心中涌起一股暖意。原来,有些东西即使被遗忘,也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你身边。
那天晚上,她坐在书桌前,写下一段文字:
“成长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有时你会怀疑自己走得太远,忘记了最初的起点。但只要你回头看看,就会发现,那些曾经影响过你的故事、陪伴过你的人,其实从未真正离开。”
这段话后来被收录进她的第四本小说《归途》中。这本书不同于以往任何一部作品,它融合了现实与幻想,讲述了一个人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如何重新认识自我、找回初心的故事。
《归途》一经出版,便引发了极大的反响。读者们纷纷表示,这本书让他们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也让更多人意识到,真正的成长不是一味向前奔跑,而是懂得停下来,倾听内心的声音。
出版社再次举办签售会,小雨站在人群中,看着一个个读者排队等候签名,忽然想起那个曾经怯生生地站在队伍末端的小女孩。
如今,她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给予别人力量的人。
签售会上,有个小女孩走到她面前,递上一本书,声音略带紧张:“姐姐,我也想写小说……但我总觉得写不好。”
小雨微笑着接过书,翻开扉页,温柔地说:“你知道吗?每个作家都是从第一句话开始的。只要你愿意动笔,就已经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小女孩眼睛亮了起来:“真的吗?”
小雨点点头:“真的。而且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那一刻,她仿佛又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
回到家后,晨曦看着女儿脸上满足的笑容,忍不住问:“今天是不是特别感动?”
小雨靠在母亲肩上,轻声说:“是啊,原来我一直都在传递着某种东西,虽然看不见,但它真实存在。”
晨曦轻轻握住她的手:“那就好好走下去吧。”
夜色渐深,窗外的星光洒落在书桌上。小雨打开电脑,敲下新的篇章标题:
《光的方向》
她知道,属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