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已经等不及第二季了(2 / 2)

“悲情剧本”是不可避免的存在。

哪怕是在国外的综艺节目之中,“悲情剧本”也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手法。

没错,这仅仅只是一种叙事手法。

再过十年,不,再过五年,内地的各个综艺栏目上,便会出现大量通过刻意渲染选手或者嘉宾的苦难经历(绝大部分是虚构)来创造情感冲击。

引发观众们的共鸣和争议。

从而引起广泛的讨论。

为什么?

1,苦难叙事可以花最少的台词,最少的时间引发共情,提高节目话题度与收视率。

2,底层人逆袭的故事符合普罗大众的心理预期。

简直太好用了,只要这些选手们在上面贩卖一下“苦难人设”,瞬间就有无数的观众支持。

无往而不利。

前世,06年《超女》选手利娜在台上自爆“父亲重病”拉票,那时候一张票以移动来说,短信费+定制费。

一张票就是一块一。

每一部手机,最多投15张。

大部分只要投票,几乎都会想方设法凑够 15张,算下来就是16块 5.

这还不算订阅《超女》花絮短信的费用,往往投票的观众们都会订阅这个一个月 15条《超女》花絮垃圾短信。

一条一块,也就是收一条垃圾短信一块钱。

一个月 15块钱就没了。

你说你不想订了?

退订也收钱,发退订短信,收费 3毛。

那些资本们看着“嗷嗷”上赶着花钱投票、支持的观众们,数钱数到手抽筋,乐得合不拢嘴,又怎么可能放弃。

结果后面在观众和网友的调查下,发现利娜家父母康健,条件优渥。

引发“卖惨造假”的争议,连带着节目组也被质疑利用虚假剧本来吸引眼球,愚弄观众情感。

还有个栏目《梦想改造家》。

“设计师”为贫困家庭改造房屋的时候,过分强调“家徒四壁”“家人重病”等一些噱头,瞎勾八改造。

有的部分家庭甚至无力承担维护费用被迫卖掉改造房。

简单一句话:“用苦难、眼泪赚收视率和钞票,无视实际需求”

从 2006年往后的十年,几乎所有的综艺选秀节目,选手登台必先“亲人离世……绝症……车祸……从小家庭贫困……”

几乎都成了套路。

比如“买菜大妈”(专业歌手)自称为“亡夫唱歌”;专业歌手装成“农民”身穿羊皮坎肩,头戴羊肚子手巾,上台唱《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既然躲不过去,按照李琦的原则: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相比国外的综艺有立法。

比如棒子的综艺:《Produce 101》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