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陈大导拉稀(2 / 2)

“这不就来了?!”

李琦没有点名说是哪一部片。

但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东西。

李琦就是看不惯所谓的第五代、第六代导演。

通过将镜头聚焦于华夏的落后、愚昧、苦难等“他者化”的东方奇观,去迎合西方电影节评委的某种猎奇心理和意识形态偏好,从而在国际影展上频频斩获奖项。

这在当时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输出困境,尚可理解。

然而,时移世易,进入新千年后,华夏大地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腾飞,社会日新月异。

可这批导演中的绝大多数,思维和创作路径却仿佛凝固在了过去。

依然沉溺于描绘那些早已远离当下现实的“老旧中国”图景,乐此不疲地将其作为叩开国际电影节大门的“万能钥匙”,以此维系自己的“大师”光环和国际声望。

有句话,叫老而不死为贼。

有时候该退潮的时候,就退了,电影行业发展这么快,社会的环境也在快速变化,技术、产业升级,他们不思进取。

反而拖后腿。

当然,不是全部,说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

内地如此,香江也是如此。

正是因为这样,后面成长起来的导演如郭凡、吴景这样的导演数量少的可怜。

在内地,很奇怪的一点就是观众爹,爹在上面。

资本。

导演、资本们抱团捞钱,观众在最底层。

这种扭曲的结构,在李琦看来,是华语电影市场诸多乱象的根源之一。

它直接导致了烂片横行、票价虚高、营销欺诈等一系列问题。

一直到 2025年,这种情况才开始改观,观众们才翻身当爹。

10月1号。

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孙俪提着还冒着热气的早餐推门进来,发现李琦正伏在案头,对着计算器和写满数字的稿纸凝神思考,手指还在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

“这么早就在忙?算什么呢?” 孙俪放下早餐,好奇地凑近。

李琦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一种自信的光芒:“算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