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再破记录(2 / 2)

某位挂着“知名影评人”头衔的博主在长文中如此辩护,试图将一场粗暴的肢体冲突升华成对艺术家的“迫害”。

更引人注目的是,一向以“小钢炮”着称、在商业与艺术间游走的冯裤子导演,也罕见地站了出来,旗帜鲜明地为陈大导发声。

他在接受某颇有影响力的电影杂志采访时,神情严肃地说:“陈大导的‘自我’,恰恰是艺术表达最核心、最珍贵的内核!艺术创作怎能以‘大众喜好’作为单一评判标准?更不能唯票房论英雄!我们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保护艺术家的个性!”这番看似义正词严的“艺术宣言”,却带着几分刻意拔高的姿态。

冯裤子的言论一出,观众们非但没有被说服,反而集体笑场了。

“哎哟喂,冯导,您这觉悟可真高!合着您贵人多忘事,两年前陈大导在公开论坛上是怎么带头呛声您来着?那话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冯导的电影票房好,这点不可否认,但要说艺术性?那可就……呵呵。’

怎么着,这才过了几天舒坦日子,就把这茬儿给抹了?您这脸变得,比川剧还快呐!”

观众们的犀利挖苦,精准地戳中了冯裤子发言中那点难以言说的尴尬和虚伪。

陈大导昔日对冯裤子“有票房无艺术”的贬低,此刻成了回旋镖,狠狠扎在了冯裤子“艺术至上”的旗帜上。

一时间,但凡与文化圈沾点边、有点话语权的人物,似乎都被卷入了这场旋涡。

有人急于站队,或捧或踩,以彰显自己的“艺术立场”或“群众路线”。

有人则嗅到了流量的腥味,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一杯羹。

津门相声界的“名门”杨韶华、杨亿父子,便是后者中的“佼佼者”。

蹭热度的“津门名嘴”:相声腔里的拉踩。

73岁高龄的杨韶华老爷子,精神头倒是出奇的好。

面对记者的话筒,他操着标志性的津门口音,摇头晃脑,一脸嫌弃:

“介(这)事儿闹的!我也好奇啊,专门儿去电影院瞅了瞅陈大导那新片子。好家伙,看完我脑仁儿疼!介(这)演的嘛呀?介(这)不就是一堆精神病凑一块儿鬼哭狼嚎嘛!乌泱泱闹腾俩钟头,一句人话没有!唯一一句我觉着还沾点儿人味儿的是嘛?我想想……哦对,‘介(这)不是跑是逃,有了渴望才叫跑。’ 就介(这)句,还稍微有点嚼头儿,别的?啧啧,没法说!”老爷子一边说一边夸张地摆手,仿佛要驱散电影带来的晦气。

站在一旁的儿子杨亿,更是深得乃父“真传”,顶着那张辨识度极高的大圆脸,拨楞着脑袋,语气充满了市井的鄙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