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姜木匠刹扣(1 / 2)

建国初,华夏人均预期寿命不过三十五岁,那时候老头儿、老太太都很少见。

到88年这时候,华夏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了六十七八岁。

上岁数的人,想法和年轻人不一样。就像邢三,他总说上岁数的人晚上上炕睡觉,脱下来的鞋第二天能不能穿上,那都是两说。

所以这年头,五十左右岁的人,就都着手准备后事了。

国家提倡火葬,但不是完全禁止土葬。林区一直到赵军重生那时候,也都是土葬。

到年纪的人,寿衣、寿材都是提前就预备好了。这个不忌讳,很多人甚至连自己坟地,都是亲自进山去选。

解臣家那边虽然是农村,但也不禁止土葬。只不过不挨着山,只能埋在自家田间地头。

这些年还好说,讲究“好男不贪坟头土”,意思是种地的时候,庄稼别种得离先人坟茔太近。

可等二三十年后,人把钱看得越来越重要。再一个,那时不少农村人都搬到了城里,自家地都租给别人种,包地的人还会惯着你那个吗?

所以,到那时候还农村土葬的就很少了。

但眼下这时候,农村老人去世,还都是埋在自家地头。如果火葬,儿子、儿媳会被乡亲们视为不孝。

按理说,就解孙氏这个年纪,寿衣、寿材那些她早就该准备了,可她到现在还啥都没有呢。

但这并非解家儿女不孝顺,早在十多年前,解臣他爸死后,解忠就跟两个妹妹就研究给解孙氏准备装老衣服和寿材。

因为他们父亲走的突然,而且四十多岁就没了,当时家里啥都没准备,让解忠很是手忙脚乱。

所以解忠就说早晚都得用,干脆提前准备着。

这种事在这年头的农村、林区,根本不算忌讳,更谈不上不吉利。大多数的人家,儿女给准备这些,老人才高兴呢。

可解孙氏她就不是一般的老人,在得知此事后,解孙氏大闹一场,非说解忠兄妹三人盼着她死。然后捡起了被洒在外屋地灶台周围的耗子药,说是要与解忠他爹同去。

这给解忠兄妹吓坏了,好一顿哄解孙氏。也正是因为这次事件,让解孙氏发现了耗子药的妙用。

从那以后,解家再没人敢提给解孙氏准备那些东西的事了。而解孙氏这人心也大,整天就琢磨吃喝,再加上她身体不错,比她儿媳妇刘兰英都壮实。她不干活是不干,真要让她出力的话,一百斤土豆子她都能扛着走。

所以,解孙氏从来没想过给自己准备寿衣、寿材。

可眼下看老太太和邢三激动的样子,解孙氏不用问也知道那暴马寿材是好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