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1 / 2)
“如果我换个思路......“陆时羡忽然坐直身体,眼神锐利起来,手指点在空白处。
“或许我应该不仅仅满足于‘防御’,而是思考‘预警’与‘反制’的极限。项目可以名称暂定:‘基于植物免疫哨兵网络的广谱生物威胁感知与靶向抑制平台’。”
随着脑海中的心思不断蔓延出去,还有许多需要亟待验证的想法。
不过眼下这个时间肯定是做不到了。
正好邮箱打开了,陆时羡便不再多想,开始处理起最近积累的邮件来。
他快速浏览着邮箱,里面大多是学术期刊审稿邀请、合作请求,以及一些祝贺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邮件。
就在他点开一封来自德国马普学会的常规合作探讨邮件时,一封标题极其简洁却分量千钧的新邮件“叮”地一声,跳到了列表最顶端。
发件人:secretariat@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eu
标题: Official Notification: Nomination for Fellowship - Prof. Lu Shixian
陆时羡握着鼠标的手指,顿住了。
米国科学院?
提名院士?
他开了邮件。
措辞严谨、格式庄重。
邮件正文清晰地写道:
尊敬的陆时羡教授:
我们荣幸地通知您,经过米国国家科学院相关学部(生物科学学部)严格而独立的提名与初步评审程序,您因其在‘植物细胞抗病毒免疫互作机制理论’(PVIIM Theory)的原创性奠基工作,及其突破性应用所展现出的巨大科学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福祉的深远潜在影响,已被正式提名为 米国科学院院士(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候选人。
此提名是对您卓越科学成就的国际性最高认可之一。后续选举程序将由全体院士进行投票表决。提名文件及您的详细材料已进入评审流程...
...我们期待在未来几个月内通知您最终结果。无论结果如何,此次提名本身,即代表了米国科学界对您杰出贡献的崇高敬意...”
后面是具体的流程说明和联系人信息。
目光落在几行关键语句上——“原创性奠基工作”、“突破性应用”、“巨大科学价值”、“深远潜在影响”、“最高认可”...
“米国科学院的提名?” 他低声呢喃了一句。
他关掉邮件页面,没有立刻回复。
国内的评选刚被告知希望不大,没想到转眼迎来了国外的候选资格,颇有一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感觉。
米国科学院院士算是外籍院士里面最具含金量的一种了,代表对科学家在国际上杰出贡献的认可,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被评选上就说明至少具有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水平,是一份沉甸甸的荣誉。
但对他来说也就那样吧。
现在的他更需要一杯咖啡,然后处理余下的工作邮箱。
而此时,燕京。
科学院里,某间会议室里的空气凝固得几乎能划出痕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