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钟文龙”姓“朱”?(2 / 2)

葛悠被他一问,顿了会,想到那次被人拖住,笑道:“是个,过年前有个小开来找我,打听钟文龙的消息。”他说着,做了个给钱的动作,笑嘻嘻地说,“还要拨我钞票。”

李保荐听他这么直接说出来,心里一喜,疑云全消。

他看着报纸,疑惑地说:“迭个哪能了?”

两个人对着报纸没议论出个结果,这现象很怪,《生活大观》不是假冒,不像“古龙新作”玩文字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署名“钟文龙”,可小说肯定不是钟志远写的,这点他们两个人都这么坚持认为的。

忽然李保荐想起什么,问葛悠,“《秦俑》快结局了吧?”

葛悠盘想了下说:“是个,估计还有两三期应该大结局。”他看着李保荐说,“主编,好约伊下一部小说佬。”

李保荐说:“问侬正是迭个意思,‘钟文龙’三个字现在是金字招牌,弗好落特了。”

葛悠郑重点头,“晓得。”

李保荐嘱咐葛悠加紧行动,提前把钟志远的一下部小说拿到手。

葛悠回到办公室,还在琢磨这事,想不明白,只好咕哝一声:“小赤佬。”

他拿起电话打给了桂萍。

桂萍听说钟志远在小报上刊登了新的小说,心里一紧,同时疑惑地问:“他怎么去小报上发表小说?明明我们在连载他的小说呀?”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就来问你了,北京没发现这样的事吗?”葛悠问。

“这边没看到。很奇怪啊,不至于。”桂萍说。

她盘算着《遇见最美的宋词》还能登几期,结果一种紧迫感袭上心头,又快到抢钟志远新小说发表权了。

葛悠给桂萍打完电话,又给关欣打电话。

关欣和桂萍一样,奇怪钟志远怎么不在他们畅销杂志上登连载,不过,她不像桂萍有危机感,钟志远说《鬼吹灯之精绝古城》有20几万字,有得连载,算算可以连载到1988年。

“武汉没有发现类似的事情吗?”葛悠问她。

“没有,至少我们没有发现。”关欣说。

葛悠放下电话,不再多想,去办了出差手续。

次日在火车上,列车员左手捧着一堆的杂志、报纸,右手拿着一本《故事会》向他推销:“《故事会》要吗?”

葛悠冲他笑笑,摇摇头。列车员将《故事会》放回,拿出另一本杂志,问:“《今古传奇》要吗?”葛悠还是摇摇头,他买过了,包括《青年文学》。列车员见他不要杂志,拿出一张报纸推荐道:“买份《生活大观》吧,最近看的人挺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