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一句话:肝就完了!(2 / 2)
曾惜文听后,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随即绽放出开心的笑容,兴奋道:“可以啊!我们村子里的山比较多,而且本身的土壤、气候条件就很适合种植茶叶,果树的话也行!不过比较适合种植葡萄跟水蜜桃,梨也可以。”
曾惜文就像打开了话匣子,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关于家乡种植的知识点尽数告知俞醉。
她很清楚这件事对于俞记杂货铺以及家乡而言,都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而且,这件事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其一,俞记杂货铺拥有了自己专属的货源,这将极大地提升店铺商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
其二,能够带动家乡的发展,让村里的人们有更多的收入来源,而这对于俞记杂货铺的名气来说,无疑也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一个积极回馈家乡的品牌形象,必将赢得更多人的赞誉和支持。
俞醉听着曾惜文的侃侃而谈,心中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情绪,此刻也彻底安心了下来。
“回乡投资这件事,好谈吗?村里人都会支持吗?”俞醉微微皱眉,对于村子里的总体情况,她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
毕竟从初中开始,她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头读书,只有在假期才会回到家乡。
偶尔回去,一般也只是在自己家里以及自家的山里活动,与村里其他人的交流并不多。
“村里都是同姓的,都是你的一些叔叔伯伯的,村长你也知道,还是你那位堂伯父呢!他人挺好的,一直都挺照顾村里人的,之前村里的茶厂就是他从外头招商来的,只是现在村里劳动力少了,茶厂效益不是很好,都说想要转让了,如果你能拿下,正好也行。”曾惜文耐心地继续解释道。
她之所以能够如此笃定地给出这样的意见,也是因为她亲眼见证了俞记杂货铺的蓬勃发展。
就拿店里的俞记红茶来说,这几天的销售量一直都很不错,而且还有很多游客慕名而来,只为品尝和购买这款独特的红茶。
她相信,即使将种植基地建在三水村,相同的品种,即便因为地域原因品质稍有变化,也绝对能够凭借俞记杂货铺的品牌影响力卖上一个好价格。
而只要将这个红茶基地建设起来,那么未来,俞记杂货铺就如同拥有了一棵摇钱树,将有源源不断的收入。
至于茶厂,如果能掌握在自己手中,那更是如虎添翼,能够更好地把控产品质量和生产环节。
也不容易被人卡脖子。
她之前并不明白为何俞醉要弄自制商品,后续了解后,她也挺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