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0章 海派菜(2 / 2)

刘茜茜迫不及待了,对于她这种吃货来说,好吃的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别说魔都是美食荒漠。

在上海中洋融合、海纳百川的味觉历史中,有一种滋味,它出身低微,却自成一派,不因各方冲击而消失,不因时代变迁而走味,这就是本帮菜。它是这座城市的味觉之本,是老上海记忆里“小时候的味道”。

上海浦东三林塘,曾经有一个特别的乡村厨师团体——“铲刀帮”,清末民初,一批一批身怀着精深烹饪绝技的三林厨师,纷纷抢滩上海,开设本帮菜馆,就有本帮菜一代宗师李伯荣。

李伯荣广采博览,大胆尝试,东西南北,共治一炉,在传统的烹饪技法炖、焖、煨、炊、烧、炝、煎等基础上,导入西菜的烹饪方法,采用烙、烘、烤、灼、扒等多种手法,三林本帮菜又有创新和发展,将三林本帮菜带入美味佳肴的臻荣境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大都市,接受外来文化特别厉害。在饮食方面更是如此,本帮菜在上海这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如今又有了新的呈现和演义。

周元昌,李伯荣的高徒。老上海人对本帮菜的记忆就是浓油赤酱,但周元昌则不囿于浓油赤酱的本帮菜,在他的理念中,博采众长的海派菜才是专攻的方向。海派菜,即广义概念下的上海菜。

在上海有“红房子”的海派西餐、“梅龙镇酒家”的海派川菜、“新雅饭店”的海派粤菜、“燕云楼”的海派京菜、“大富贵”的海派徽菜等等。由此可见。在上海开埠以来在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文化的碰撞和时间的考验,沉淀下来的产物,就是海派精神。而当今周大师做餐饮四十多年来,延续的正是这种精神。

周元昌出生于上海菜发源地三林塘的名厨世家,从厨四十几年来,他长期从事上海菜推广与创新研究工作。他的“新上海海派创意菜”和他的风范、人品成为中国烹饪领域的旗手和楷模。他坚持“以味为核心、以养为目的”,从食客的诉求角度出发,创新、研制了500余款新上海菜,这些新品给顾客带来了全新的感官享受,并赢得了一大批忠实的追随者。

在他的刻苦努力下有68款菜品被评为中国名菜和上海名特菜。凭借着这些名菜享誉中国美食圈。

沈方特意带着刘茜茜来到了温州新开的周舍,插的队,本来是需要预约的,不过徐文胜有办法。在浙江这块地方,徐文胜的能量很大。

今天就一桌就沈方,沈坤,张大胡子,于敏,刘小丽,刘茜茜,黄小明,钟镇涛,孟广美,陈紫涵这些人。

菜一会儿就上起了,还派了专门的服务员来解说。

“第一道经典佛跳墙

佛跳墙本是福州名菜,属闽菜系,名扬之后,可谓中国料理之精华。

主料由海参、鱼翅、鲍鱼、瑶拄、鹿筋、广肚、裙边、鸽蛋、花菇等汇聚一坛,依不同程序发制而入底味,再同煨好的汤底长时炖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