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卖片策略(2 / 2)

“联系他们,《你的名字》我希望走分账。另外,《夺宝联盟》点映的时候,可以多叫些欧美片商。给价低点没关系,尝试向他们出售翻拍权。”

既然知道犯罪动作题材在西方受欢迎,卖不出去的原因出在演员上,那他干脆扬长避短,卖翻拍权就是了。

反正都是赚美元。

来到酒店,林凡和中影的工作人员也碰了碰。毕竟《夺宝》也有中影的投资,卖多少钱,怎么卖,都必须提前商量好。

这次中影带队的是个经理,傅若清,一个名字温润、神情却干练锐利的青年。37岁,在系统里绝对算是青年了。

他算是韩三坪手下的兵,跟林凡也很熟。

当然,这位在中影的履历只能说一般,真正让他扬名的还是在他出任华夏电影董事长后的操作。

《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都是他负责的项目。他是唯一一个,在民营影视公司崛起,国营电影制片厂没落的时代背景下,带着一家国企杀出重围的人物。

能代替韩三坪,过来操作购片,也能看出他的能力了。

“傅经理,关于《夺宝》,我听说卖的不顺利,所以我想转变思路。”

林凡将自己对《夺宝》的安排,跟这位和盘托出。

傅若清也没反对,来之前座山雕就跟他打过了招呼,《夺宝》的事情上都听林凡的。谁让这位在海外也很有号召力。

双方协商一致后,又聊了些这届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新闻。

就比如李安的《色戒》在电影节上点映后,大受追捧,影片结束,外国观众起立鼓掌长达12分钟。

甚至在点映之后的记者会上,也受到了世界各地记者长达5分钟的掌声。

后世,一些资本为了捧某个小鲜肉或者某个小花,会把他们的电影送到国外参赛。

首映后,经常会有诸如<某某某主演影片在戛纳受热捧,现场观众起立鼓掌长达3分钟,5分钟>的新闻。

影迷粉丝一看,觉得排面满满,自家偶像牛皮,就连外国人都这么追捧。

但事实上,在欧洲电影节上首映的影片,几乎都有这种待遇。

对天性就热情外向的外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鼓掌就是一种表示尊重和礼节的方式。

1到5分钟,只是礼貌,哪怕他们根本没看懂这电影,也会给出1到3分钟的掌声。在这群绅士来说,这叫礼貌。

5到10分钟,就有一点说服力了,表明他们对这电影有个正面的评价。而超过10分钟,那算是电影节的“高分待遇”,说明片子触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