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筑京观(2 / 2)

而京观,便是一种震慑。

对京观,自己也不算陌生。

毕竟最近看的书也多,包括大汉近年来的历史。

就在184年黄巾起义后,皇甫嵩剿灭黄巾贼时,都用黄巾贼来筑京观。

而位置,便在广宗城南。

‘筑京观于广宗城南!’

皇甫嵩筑京观后,极大地打击了黄巾贼的士气。

这京观,又称“京丘”。

可以说是一种战争中的特殊的现象。

事实上,就是指战胜方将战败方的尸体堆积起来,然后封土夯实,形成的高大土堆,以此彰显战功、震慑敌人。

只不过京观的出现有很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从政治意义来讲,是胜利方展示自身强大武力与辉煌战绩的象征。

而自己这样做,便是告知匈奴,冀州威严不可犯。

或者也是告知其他异族,要得罪冀州,可要掂量掂量。

也算巩固冀州威严。

虽然说筑京观这行为一直备受争议。

从人道主义角度看,这极其残忍和不人道。

对战败方的尸体缺乏应有的尊重,可以说是漠视生命尊严。

影响还是大的。

自己其实也不想这样,但是对异族的话,那也可以接受。

如今的匈奴一直在大汉劫掠,杀戮汉人百姓。

后来的‘五胡乱华’,匈奴人同样残杀大汉百姓。

对敌人,不能手软。

当然,如果是汉人,自己倒是做不出筑京观的事情。

没办法,对同胞筑京观确实有些不妥。

沮授还是皱眉,再次拱手道:“主公,筑京观虽可扬威,然此举恐失民心于异族之中。”

“那些其他异族,可能因此而仇视我冀州。”

“若冀州有变,恐怕他们会落井下石,此不利也!”

“且若一概而论,尽数筑入京观,怕是有损主公仁德之名。”

主要筑京观真的影响太大。

连刘虞都讲怀柔政策。

冀州就算不讲,也不能彻底得罪异族。

“非也!”

韩明听后摇了摇头,继续肯定道:“某筑京观,便是震慑异族人。”

“他们不怕死的就来,某麾下有尔等大才,更有众多良将猛将,兵马数十万,又怎惧区区异族?”

语气毋庸置疑。

将那两万余被斩杀的匈奴做成京观。

既是震慑异族,更是为大汉百姓报仇。

同样也是为自己这次大战损失的两三千士卒报仇。

田丰这时开口:“主公言之有理,我冀州威严不可犯。筑京观,可表我冀州之心,扬我冀州之威,震慑觊觎冀州之敌。此三利也!丰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