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心在极乐(1 / 2)
大圊,并州,鲁郡。
云隙漏下碎金,濯过的青瓦泛着光晕。偶有白雀于樟树落身,枝头坠落的凝滴汇在阶前积成的水洼里,漾开半轮摇晃的日头。
沿着古槐的小道远远的走来一位眉目清秀的牵驴男子,男子灰布襕衫,鞨巾束发,作文士打扮。
男子正是周怀通。
驴儿毛灰又多有驳杂,脖子上还系有一枚生锈的铃铛,脊背上一边斜斜地搭着褪色的蓝布鞍与一个灰布包裹,一边挂着磨得发亮的竹编书箧。
周怀通用指节抵着衣袖擦了擦额角的薄汗,又抬眼看了看日头。
烈日当空,当是午时了。
周怀通把灰驴牵到一棵枝叶繁盛的古槐下,将牵绳系在一根还算粗壮的低枝儿上,转身从灰布包袱里摸出一个油纸包和一个牛皮水袋。
周怀通理了理干粮,如今半张饼了,水袋里的水也只剩薄薄一个底儿了。
周怀通很是后悔。
方才转过巷口茶寮,他怎得不多买几碗茶吃?偏盯着人家茶寮墙壁上的诗联赏了半天。如今想要走出这山野,只怕是水粮难支。
吃罢半张干饼,周怀通起身又从蓝布鞍的褂兜里摸索几把掏出几个干瘪的萝卜头来。
周怀通将萝卜头递到灰驴嘴边,一手摸着驴额白毛,叹道:“驴儿,跟着我可怜你了,待入前县,我去为你收些豆皮来。”
风吹铃动,一阵珠串触动之音隐于铜铃声下轻鸣。
周怀通循声望去。
只见那人着百纳衣,秃头黑面,长须灰白,手持念珠,颇具仙风。
是位苦行僧。
那僧人看了看天时,半阖双目,嘴唇微动,拨转念珠念了声梵语。转身朝周怀通走来。
苦行僧合掌欠身:“阿弥陀佛。”
周怀通忙恭肃回礼:“法师安好。”
苦行僧复又欠身托起金钵:“贫僧路过此地,唯见施主一人,天燥口干,欲化清水一钵。”
周怀通了然,合掌还礼,忙起身绕过灰驴,将牛皮水袋掏了出来。
“法师莫要见怪,路远天燥,所携水寡,仅余此些许,敢请笑纳。”周怀通捧起牛皮水袋将水倒尽,面露赧色。
“多谢施主。”
待用过水,收起钵,二人沿着槐木小道同行。
苦行僧托着钵,周怀通牵着驴。
“敢问大师从何而来?”
“从来处来。”
“去往何处?”
“往去处去。”
“来此何事?”
“随缘而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